其实每个人都有一段故事,只是不愿意提罢了,孩子这么大了,讲完孩子也就会说“哎呦,妈妈原来还是有故事的人啊”,可能换来的不是分享了感动,更多是像是自己编故事衬托自己。
1970年,正值中央号召“上山下乡”樱子作为青年分子满腹热情,宏图大志要去农村广阔天地去奋斗,樱子告别父母,听着广播中毛主席的号召“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可以大有作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是很有必要的”樱子也想着消灭“三大差距”富强农村,跟着卡车来到了大庆市林源镇二村,正值大庆石油开采高峰,全国学习王进喜铁人精神,影子文采不错,在小学教书,闲时在村大队帮忙,每天写一些有关大庆油田进展的新闻,王进喜铁人精神的学习文章。整个村子还是比较落后的,但是农民都很有劲头,村大队说没有空的住房,暂时安排到村支书家旁边的一个院子里,这个院子只有东子和他爷爷,东子父母被日本人杀害,解放后,村支书把这个院子就给了这爷俩,樱子一个女孩住在这里确实不方便,何况在那样的年代。
那天影子第一天来到这里,东子抬头把手里的玉米放下,村支书介绍完,东子说了一句你好,这就是他们的第一次见面,那个年代,男女关系极其微妙,东子也不敢多接触,一个大院住着,别给自己找麻烦,更不能给别人添麻烦。
樱子的生活一切还算顺利,她每天下午回来都要看书,樱子没有想到农村冬天这么冷,带的衣服也很单薄,每天樱子坐在院子里傍晚总会瑟瑟发抖,便回屋睡觉,被窝和炕的温暖让樱子找到些家的温暖。
这天东子主动和樱子说话,说想借两本书看一看,樱子没有想到东子会想看书,樱子当然很高兴答应,并且和东子聊几句,东子说其实他很想学习,因为他感觉他和村里乡亲们不可能一直这样穷下去,但是他不知道怎么改变。他也想之后出去看看别人的生活。这一番话让樱子大吃一惊,他没想到这样的一个农村长大的孩子有这样的远的想法。樱子把她带来的马克思主义给他了,虽然对他来说很深奥但是这肯定是最能接近他目标的书了。
从此以后,东子总是来问樱子一些问题,有关马克思的问题樱子有的也很难理解,而且这些东西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理解,但是东子很认真的听,很认真的思考,很认真的讨论。这天,东子拿书来问樱子,"樱子姐,你说按照马克思理论说的既然都说了旧的体制要代替新的体制,但是我们宋朝封建社会怎么会被元朝游牧民族打败取代呢?"樱子也很难回答,她说"这应该是一个被替代的体制临死挣扎的反抗吧!"显然这个回答不能应付过去,但是东子看到樱子在发抖,东子突然注意到樱子身上的衣服的单薄,"樱姐,你是不冷了,怎么就穿这么少?""哦,我来的时候不知道这里这么冷,我和支书说了,村子里现在物资也紧张,那边一有,就给我。""你等会,樱子姐"东子说完起身就回屋里,出来时抱着几件棉衣物,"樱子姐,这个你先穿着吧,就是没有花花的图案。"樱子看看他手里的棉衣,这分明是刚刚做好的,应该是东子打算过冬穿的。"东子,拿回去,姐不用,村支书那边马上就批下来,到时候姐就有衣服穿了。""没事姐,你就穿吧,我还有衣服,我原来的衣服也挺好的,村里正好发布票,我就买了,其实那个还能穿,你先穿着,到时候你的下来,你再给我,我老看你书,问你问题,就当学费了!"东子把衣服给樱子就回去了,听东子这么一说,樱子摸着衣服,身上也确实冻得发抖,就把衣服收下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