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寺建于唐贞观十三年,是年唐太宗驾幸亲莅,钦差鄂国公尉迟敬德监造督修。全寺占地二千五百平方丈,楼台殿宇,金碧辉煌。
灵泉以北是山门,上有匾书曰《敕建灵泉古刹》,有殿三楹(间),里边塑有天王,两旁建有钟、鼓二楼。寺院内建有关帝殿三楹(间),两厢各有十二楹,都塑有诸神像群,各俱神态、栩栩如生。里边还有历代名人题词咏叹,其中有一首为:“翠柏森森野寺籀,隋唐遗业尽山秋;门前一点灵泉发,独对黄河万古流”。
寺院中心有高出地面三尺,面积为六十二方丈的大平台,上面建有正殿五楹,匾曰:“西晋第一丛林”。正殿完全模仿北京金銮宝殿建造,九檩八达。正殿以北为后院,正中有九孔窑洞,窑洞上面有楼房九间。东西厢房各有九间,东面为僧舍,西面为客堂。
灵泉以东回折而上,依次为“观音殿”、“圣母殿”、“普慧院”;南为:“友云亭”、“古佛殿”;西南为“祖师堂”。再往东是“灵泉别院”。
寺门外的灵泉,砌石成井,水由龙口吐出,名曰:“八角琉璃龙井”,其水清澈如玉,又有“灵泉寒玉”之称。此泉常年流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井旁有左纹古柏树一株,粗约五围,静若龙蟠,动如鹤迁,终年碧绿,荫覆龙泉。整个南山寺上上下下,曲径纡栏,环境清雅。俯视黄河,波涛汹涌,一泻千里;北望孟门,屋舍比栉,烟雾缭绕;寺院四周,翠柏苍松,郁郁葱葱;真是人间仙境,美不胜收。
南山寺曾在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五月遭遇火灾。后来于嘉庆二十二年(1816年)重修。昔人曾把它的胜景归列为十大景观:
黄河晚度:寺临黄河,北望数十里,奔涌而来,岸上舟人,晚跳如画。
孟门烟雨:寺在镇南,据河东 , 园树连绵,早晚有霞光普照。
翠柏云屏:寺座山 ,其下古柏成林,环绕回 。望之如屏
东流环碧:东溪山涧,有五十余里,盘折西流绕寺,寺树映之如碧。
灵泉吐玉:山涧泉水,清冽如玉,相传金大定时,土人引水灌田,有嘉禾合颖之祥,因名曰灵。
钟锭神文:寺有钟,有横文下裂。相传原纹曾阔可容手指,今深合仅存线痕。
深林玉带:寺柏阴森密布,步入森林,从林间极眺,黄河碧波碎映如 带然。
秋鸟归山:寺有茂树插天,每深秋游白腹鸦,群飞栖集,经冬至春始去,岁有常期。
端阳华信:殿前蜀葵花一本五色,开期常以五月五日,岁无先后。
柏抱莲盆:山巅古柏一株,披枝下垂近地,拳曲而上,枝叶葱茏,形似莲盆状。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