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名人朱简同

家乡区县: 广州市增城区

朱简同(1883~1940),乳名朱章甫,学名朱炯章。增城派潭玉枕牛轭曲村人。简同是一位民国时期的民选县长,是一位深受百姓拥护的父母官,也是增城教育界的名人和爱国人士。
朱简同父亲是一位秀才,对他教育严而有方。简同受父亲的熏陶,自幼勤奋好学上进,聪明过人。20岁时,得村中祖尝的资助,就读于两广优秀高等师范学堂(中山大学前身),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毕业。毕业后,当年增城创办官立高等小学堂(即今荔城二小),朱简同被委任为该学堂校长。朱简同热心教育,为该校培养出不少县内英才。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深得家长和学生的称赞。光绪三十四年(1908),任增城县政府教育科长。民国九年(1920),县参议会举行选举会议,选举增城县长,朱简同被选为第二任民选增城县长。时值军阀混战,某日,有一支军阀部队途经增城,部队长官要县长于三天内征民夫五百人随军效力。朱简同不愿县民受苦,拒不从命,立即辞职归里,挂印而去。此时,离他任职不到半年。朱简同在不到半年的任职期间,秉公办事,为政清廉,关心百姓疾苦,深受百姓拥护。

朱简同回到派潭家乡,致力于家乡的教育事业。不久出任增城第二区(梅都)区立小学校长。民国十七年(1928),朱简同为扩建学校,亲自赴南洋各地募捐款项,得到当地华侨的鼎力襄助。回来后,建起新教室及教师宿舍,购买土地作校产,又办起图书馆,学校日趋完善。由于朱简同的努力,梅都小学初具规模,具有一定的名气。民国二十年后,朱简同改任该校董事会董事长。他常住学校,以校为家,致力于学校兴利除弊等事项。

朱简同有强烈的爱国热情。“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大举侵犯中国。朱简同被选为增城县派潭区抗日救亡后援会会长。他深入发动群众,参加抗日示威大游行。并亲自起草《抗日救亡告民众书》,印发到各乡村广为宣传。同年冬,县城和各圩镇常受敌机轰炸,百姓死伤惨重。此时,县成立救济院,朱简同出任增城县救济院院长,他尽心尽力做好救济伤员和难民抚恤工作。民国二十七年(1938),增城沦陷,救济院毁于日军的兵火。朱简同再次回到派潭家乡从事抗日工作。他常与派潭地区上层人士,研讨抗日保乡对策,宣传抗日思想。他爱国爱民的行动深受人民的好评。在家乡,他想方设法为群众办好事。如动员群众把牛轭曲村通往派潭及从化的道路修好,方便群众出行。因劳累过度,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不幸病逝,享年58岁。

朱简同逝世后,当时,增城各界人士及梅都区小学师生为他举行隆重的葬礼。军长黄国梁、县长陈殿杰及知名地方绅士朱卓云、汤祝初、温毓等均参加葬礼或送了挽联。其中一首:“乡族共称贤,如君纯品堪模范,国家正多难,留我余生饱患忧”。另一首挽联:“忆当年区事黍同谋博爱堂中亦步亦趋随长者,痛此日天书何早召育英校内且悲且泣吊先生”。

民国三十三年(1944),派潭人民为纪念朱简同,将派潭区立小学改名为“简同小学”。民国三十四年(1945),抗战胜利,简同小学迁至朱简同故里玉枕村开办,随后又迁回派潭圩改名为派潭小学。

我的网络营销能力秀网页:http://wm23.cn/kgvc

CQ(2014-11-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