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困惑与坚守
人生总有许多困惑,从无忧无虑的孩提时代,到如今亟需思考的青年时代,一直被困惑围绕左右。并不对生活造成什么严重的影响,却悄无声息的,在第六胸椎左前方的那个叫做心脏的角落里静静的,悄悄的。
孩提时代会困惑,为何太阳公公只在白天升起,到了晚上会换成月亮姐姐;为何月亮姐姐时而是正圆,时而却是半圆……也许妈妈会耐心的和我解释其中的原因。但随着年纪的增长,心智的成熟,越来越多的困惑是妈妈解释不了的,只能自己慢慢体会,慢慢追寻。
而如今已到青年时代的我,积累了许许多多困惑,或是无关痛痒的,或是理想方向的,亦或是人生追求的……但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我最困惑的,也是我最坚守的——善良
余秋雨先生在《何谓文化》中提及,他眼中的文化的最终目的是在人世间普及爱和善良。虽不够全面,但我很同意这个观念,并不是完全同意余先生对文化的定义,但我觉得爱和善良很重要。
母亲虽不是什么高材生,但从小对我的教育却是倾其所有,虽其儿时有不少不和善的经历,但母亲却一直坚持告诉我世界的美好。她并不伟大,但每一个母亲又都是伟大的。她和一般母亲一样,会在市场上为了那区区几元,甚至是几毛而和商家讨价还价;会把最好的留给我,连其深爱的父亲都不能破例;为自己不舍得花钱,对我却格外大方……这也许是每个当母亲的人都经历过得事,但母亲对我如此无私的付出,让我从小感受到的都是善意,无一丝负面的东西,也让我一直坚守要做个善良的人。莫言先生说其能有如今的成就,全源于他母亲——一个善良淳朴的女人。虽然我并没有什么成就,甚至在学校里也没有做到任何一方面的优秀,但我仍非常感激我善良的母亲。私认为,我如若能一直坚守心底的善良,也是个平凡而伟大的人了。
越长大,对人心的防线就越来越高,这是我最不希望看到的。因为这与我坚守的理念相违背,虽不能说对人心有所防备就不善良了,但至少少了那么一丝善良。时间的年轮走过了内么多圈,我也被不少人骗过,母亲虽告诉我世界上还是好人比较多的,但不乏一些心存不轨的人,让年幼的我要适当的当心,要学会保护自己。嘴上是答应母亲会认真判断,但每次遇到有情况时,仍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相信他人。但幼小心灵毕竟经不起一次又一次的欺骗,会开始动摇,会开始困惑,是否我坚守的正确呢?如果正确,为何总是与期望大相径庭呢?
困惑产生了,坚守就变得困难了。我怀疑自己坚守要善良的信念是否能一直做到。从前我看见行乞者一定会给予资助,但当我发现其中有很多职业行乞者后,我难过,为何要这样欺骗大家,渐渐地,我给的越来越少,甚至不给了,最后我只给那些身有残疾的人了。虽不能了解其幕后是否有团队操控,但我至少觉得,我是个完整的人,这一点就比人家要幸福了,资助也是应该的。但我明显没有小时候善良了,因为我感觉我长大了,成熟了。
但前段时间看了王开岭先生的《精神明亮的人》,感触很深。孩提时代的每个人都是善良的,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一直保持,做个精神明亮的人。里面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上上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着灯的木屋里,居斯塔夫·福楼拜在给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者,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我工作到深夜,窗户敞开,不穿外衣,在寂静的书房里……”
“按时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了。
黎明,拥有一天中最纯澈、最鲜泽、最让人激动的光线,那是生命最易受鼓舞、最能添置信心和热望的时刻,也是最能让人青春荡漾、幻念勃发的时刻。像含有神性的水晶球,它唤醒了我们对生命的原始印象,唤醒体内某种沉睡的细胞,使我们看到远方的事物,看清了险些忘却的东西,看清了梦想、光明、生机和道路……
迎接晨曦,不仅仅是感官愉悦,更是精神体验;不仅仅是人对自然的欣赏,更是大自然以其神奇力量作用于生命的一轮撞击。它意味着一场相遇,让我们有机会和生命完成一次对视,有机会认真地打量自己,获得对个体更细腻、清新的感觉。它意味着一次洗礼,一次被照耀和沐浴的仪式,赋予生命以新的索引,新的知觉,新的闪念、启示与发现……
于是我早早起了一回,去迎接那崭新的阳光。那是最纯净的日出,没有一丝杂念。不是天安门广场上万人疲惫不堪的等待的一个景象,也不是在路途上困乏的踏出火车站而透来的光晕……果真想明白了许许多多想不明白的事,其实也就是那么简单的一回事,只是自己考虑的太多罢了。但有一点我错了,错得很严重,不知偏离既定轨道多远了,估计都到了总星系之外了吧。
以为对人心有了防线是成熟的表现;以为对不喜欢的人不拉长脸就是成熟;以为和他人争执后报以平和的心态就是成熟……但这些都不是。书中说道:所谓的“成熟”,表面上是一种增值,但从生命美学的角度看,却实为一场减法:不断地交出与生俱来的美好元素和纯洁品质,去交换成人世界的某种逻辑、某种生存策略和实用技巧。就像一个懵懂的天使,不断地掏出衣兜里的宝石,去换取巫婆手中的玻璃球……从何时起,一个少年开始学着嘲笑天真了,开始为自己的“幼稚”而鬼鬼祟祟地脸红了?
细想来,我好像确实在不断的掏出孩提时代那些最纯真的东西去交换社会上某些基础原则。变得不那么容易信任他人;变得不那么单纯;变得不那么善良……
一个正真成熟的人,会发觉可以责怪的人越来越少,人人都有他的难处,面对厌恶的人和事,不迎合也不抵触,只是淡然一笑对之,内心可以容纳很多自己不喜欢的事物。是变得越来越能接受现实,而不是越来越现实。长大了,成熟了不是越来越冷漠,而是变得温柔,对世界都温柔,是能以慈悲,善眼看世界。
在孩提时代,我们以为天上的星星一定能数的清,于是便真的去数了;我们以为所有的梦想都能成真,于是便真的去梦了。
愿我在今后的日子里,仍能坚守我的信念,虽我感觉困惑仍会一直伴着坚守,但至少,我现在相信天上的星星是数的清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