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时候,人为什么要去博物馆,和暴发户为什么要去听歌剧,我们为什么要去上大学是一个道理。
现代的博物馆,本来是不对普通人开放的,比如大都会博物馆,周末是不开放的。
后来开放了,有些人认为的所谓的世界末日,结果,那天大都会博物馆经历了史上参观人数最多的一天。但是,什么也没有发生,想象中的所有可怕的没文化的打砸抢事件都没有出现。
伴随大都会博物馆开放的,或者说推动大都会博物馆开放的,是中产阶级的出现。是他们,打破了过去简单的高级文化分野,因为,中产阶级有提升自己,和传统的所谓低俗文化分手的需要。这就产生了一种以家庭为中心的所谓的健康文化消费,比如看体育比赛,比如去逛百货商场,比如去看戏。简单的说,就是不能有色情内容,要守规矩。
所以这跟暴发户去听歌剧一个道理。你挣得钱再多,并不等于已经脱离了原来的那个阶层。因为所谓的阶层是有自己的文化的。文化是对生活意义的理解过程,是一种共同经历,是需要陪养和学习的。听歌剧听成什么样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这种经历后面的文化价值观念是谁的,找对了,加入进去,获得认同。至少在资本主义社会,文化是可以买来的。
对,文化是可以明码标价的。
对于中产阶级来说,为了脱身而出,他们需要由那些高收入阶层所认可的文化。所以没有比去博物馆更保险的了。博物馆,大部分吧,都还是需要有足够的钱来支持的,也需要当权者的肯定,所以它们所传达出来的文化价值观念,也是对中产阶级获得的经济水平的肯定。
于是,就去博物馆好了,一样的东西,在那里就肯定是健康的,体面的。再黄的画,只要写上“神话中的仙女”,然后背着手端正着看,你就有文化了。
反过来,如果你没钱,有对应的文化,也可以帮你有机会晋级。事实上,到现在这个年头,上大学已经是最稳妥的成为中产阶级的办法了。
上大学,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教育型博物馆,发参观完成证书的。说白了不就是接受由某些特别阶层的人定义的文化标准么,为此你还要去参加一些特定的考试(比如美国的 SAT,最早就是白人为了证明其人种优越性制定的检查标准)。经过这些学习,你就算是成为文化人了,可以靠这个去找到一个体面的工作,挣到像样的工资,成为中产阶级了。
所以去博物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一种文化归属感的自我肯定,带有相当具体(可能是无意识的)的功能目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