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名仁寿,指“仁者寿”,源于孔子的话。活了九十多岁的画家齐白石就有“仁者寿”的书法作品。
仁寿古时曾属陵州。据传说,道教始祖张陵来仁寿居住在今县卫校附近的艳阳洞,发现仁寿地下含盐,便叫人挖井汲取。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取州名为陵州。
唐末,陵州贵平县出了一位花间派词人孙光宪。毛泽东对他的词作也十分喜爱,曾以他的《上行杯》创作了一幅漂亮的书法作品。如今人们常说的“破天荒”一词最早的记载者就是孙光宪。他在《北梦琐言》一书中记载了这个词的来历。在今向家乡贵平村有一座天官坟,据说就是孙光宪的墓。昔日的贵平县名现在变成了的一个村的名字,也颇令人心生感慨。
北宋时,苏东坡的表哥文同来陵州作太守。他擅长诗文、书画。他在仁寿写下了大量的诗文。他擅长画竹,认为要画好竹必须胸有成竹。成竹在胸这个典故就来源于他。据说,黑龙滩的泼水现竹,就是文同所画的竹。学他的人很多,后来形成了湖竹画派。现在故宫博物院存有一件国宝范仲淹唯一存世的楷书作品《道服赞》上面就有文同在仁寿写下的跋语。
北宋末年,仁寿出了一名状元和宰相何栗。靖康之难中,他随徽钦二宗被俘北上。途中,在悲痛之余,他作了一首诗:“念念通前劫,依依返旧魂。人生会有死,遗恨满乾坤。”遂绝食而亡。
南宋时,虞允文以文官统兵,在采石矶以两万来人的兵力抵挡了渡江的金主完颜亮率领的三十万大军。采石矶大捷成为了军事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后来,虞允文任丞相做了很多得力的事。毛泽东读史至此,挥笔写下“伟哉虞公,千古一人”。虞允文出生于藕塘乡,安葬于虞丞乡。
近现代以来,仁寿出了地质学家黄汲清、山水画家冯建吴和长安画派创始人石鲁。黄汲清的科学理论为我国的石油开采奠定了理论基础。艺术天赋很高的石鲁,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开始,到八十年代,为我们留下了木刻、中国画和书法等丰富的艺术作品。
因此,黄汲清为家乡写下了“人出岷沱中心处,应多人杰;地跨龙雁两江流,堪称地灵。”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