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御街2

家乡区县: 浙江省西湖区

政治经济
开发御街
综保介绍
居宜商宜游的品生活第一街南宋御街
南宋御街
划从2001年旦开始,用两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中山路综合保护与有机更新工程。
南北横穿杭城的中山路,早在八百多年前,就是南宋都城临安城中南北走向的主轴线御街,此后也一直是
杭州重要的城市商业中心所在和老城的中轴线。
10月26日,杭州召开中山路综合保护与有机更新工程专题会议。会议确定,整个保护工程以中山路为中心,北至环城北路、南至清河坊鼓楼,南北全长4.3公里,区块总面积约87公顷。
按照规划,中山路将打造成“建筑历史博物馆”,宜居、宜商、宜游的特色城市空间,中国品质生活第一街。
道路整治
在综合分析周边路网结构、停车方案、道路整治等基础上,杭州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拿出方案,中山路道路本身,分四段整治。
环城北路至体育场路段:长386米,现为双向三车道,无港湾停靠站,进出站公交占道现象严重。
改造后,将增加机动车道数量和非机动车道,实行机非分离,增设公交港湾停靠站,保证行车安全。
体育场路至庆春路段:长1377米,双向两车道,路况较好,两侧以现代建筑为主。
本次改造,主要调整人行道、公交站台。
庆春路至西湖大道段:长1351米,现车行道、人行道较窄且破损严重,行道树影响交通。
本次改造,建议迁移庆春路平海路段部分影响交通较大的行道树,庆春路至平海路改为双向通行,平海路至西湖大道为慢行交通,主要通过公交和非机动车、行人。
西湖大道至鼓楼段:长845米,现在为双向两车道,现路面破损严重,人行道宽度较小,最窄处1.5米。
这一段,改造后将成为步行街区。
文物保护
南宋御街
南宋御街
目前,中山路有13处文物建筑,其中凤凰寺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钱塘第一井、浙江兴业银行旧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余10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市园文局调研后编制了《中山路历史街区文物保护规划指导纲要》,对文保单位将分三类保护:
可用于历史文化展陈:于谦故居(祠堂巷42号)、钱塘第一井(大井巷22号)、浙江实业银行旧址(中山中路193号);
可延续现有使用功能:张同泰药店(中山北路99号)、浙江兴业银行旧址(中山中路261号)、天主教堂(中山北路415号)、叶种德堂(中山中路47-49号)、方回春堂(河坊街117号)、盐业银行旧址(中山中路271号)、凤凰寺(中山中路227号);
置换新使用功能:“四拐角”近代建筑(中山中路79号、70号、77号、62-22号等)、万元绸庄旧址(中山中路208号)、浙江地方银行旧址(中山中路90号)。
居、商、游
“中山路应当是宜居、宜商、宜游的历史博物馆,在宜居、宜商的基础上,再谈宜游,千万不能搞成仿古旅游一条街。”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在会上提出了明确要求,
宜商这一块怎样发展?各城区已做好初步规划。
中山路上城段,将投入资金20亿元左右,把原有的商业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旧瓶装新酒”,发展成“中华老字号第一街”,再现清末民初、中西合璧的繁华盛景。
中山路下城段,则分3个区块定位:孩儿巷街区,定位为特色民俗商住主题街区,沿街以专卖餐饮、服装、珠宝为主;百井坊街区,定位为宗教文化和休闲商贸保护发展街区;中北桥街区,定位为和谐健康的现代商住街区。
博物馆街
中山路上集聚了清末以来的各种中西建筑,最出名的景观也正是这些老房子。
这次景观设计中,把历史建筑放到了重要位置,按照“应保尽保”原则,66处市井坊巷,将重点突出坊巷特色,勾起传统回忆;近现代建筑,采取舍卒保帅方式,实现利益最大化;新建建筑,则将体现时代风格和大师印记,丰富整个中山路建筑类型。
这一方面,王国平也提出了具体要求,“中山路还应该是博物馆一条街,不但要有专业博物馆,还要利用现有的商店、旅馆、咖啡馆,成为展示民间文化的博物馆。
“同时,还要借助中国美院的力量,让中山路成为露天艺术博物馆,少一些擦皮鞋的小贩,多一些街头艺术家。”
再现古街
在此次整治中,将对十五奎巷到高士坊巷沿街建筑、解放路到清泰街东侧沿街的屋顶进行翻修,三层以下(包括三层)的木结构建筑都保持坡度屋顶,并采用小青瓦铺设,同时保留屋顶上的老虎窗,再现江南民居特色。
墙面色彩以黑白灰为主色系,同时用现代明快的色彩辅助。传统建筑中的门窗采用实木门窗,恢复传统样式。底层商铺采用排门形式,结合店招,形成连贯统一的底层沿街面。
现代建筑门窗采用金属材质,但必须是亚光的,并选择黑色、深灰色或深栗色,与建筑整体材料和颜色相匹配。
南宋御街
南宋御街
引水入街
在高银街到西湖大道步行街区域,将引水入街,结合散落的方池,营造南宋园林气息。同时将吴山的山意和西湖、运河的水乡意境相结合,形成具有杭州历史人文气质的山水园林景观。
在保留街道两侧梧桐的基础上,配合重要节点场所与景观建设,局部种植香樟等四季常绿树种,使步行街在落叶萧瑟的冬季也能保持几分绿意。
现古结合
南宋御街
南宋御街
在庆春路到解放路的非历史风貌保护区,将处处体现人文关怀。
引入风雨廊,让行人出行风雨无阻;建造过街设施,避免行人在机动车中穿行;在平海公寓等现代建筑墙面种植攀爬、藤蔓植物,增加垂直绿化空间。同时将晒衣空间和空调机位由对外开放转为半封闭,减少视觉污染。
鼓楼到河坊街段现有建筑立面形式很多,主要包括下店上宅式和西洋式。对不同类型的建筑,将结合其特点进行独立设计,保留其自身建筑特色,对影响街道传统风貌的空调机位等进行隐蔽处理。
西湖大道到解放路西侧,在保留银行和特色餐饮旅馆的同时,重点引进特色精品商业、高级休闲会所等。
在中山北路庆春路和环城北路段,将通过缝合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新旧街道、新老建筑区域之间存在的裂痕,尽最大努力保护中山北路历史文化建筑,同时带动近现代建筑,营造杭州现代特色,恢复曾经的感受与记忆。
包括竹竿巷社区、仙林社区、胭脂新村在内的沿线社区里面,将以天然石材和涂料相结合,色彩以棕灰色、青灰色为主。同时保留张同泰、天主堂原来的建筑特色。
御街陈列馆
2008年3月,在中山南路112号被烧毁的居民宅基地里,考古部门挖出了南宋、元、明、清及民国等不同历史时期的道路遗迹,也使得埋在最底层的800年前的南宋御街重见天日。
根据御街设计方案,在中山中路112号御街遗迹处,将建设一个300多平方米的开放式御街陈列馆。考虑到尽可能不破坏地下的御街,设计者借鉴了浙江南部廊桥所采用的编木拱结构,利用大屋顶覆盖所形成的灰色空间,将陈列馆主体与其所属区域连接起来,构建富有力量感的动态曲折屋顶。
陈列馆将分为御街透明展示区、御街展览馆、太湖房、辅助用房四大区块。届时参观者从入口进入就能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还能透过门口的钢化玻璃和下沉庭院设计,一睹百年古道的风采。
陈列馆预计在今年年底完工,2009年春节前后对外开放,整个中山路立面整治将在2009年下半年完成。[3]

鲸鱼渴了想喝水(2014-11-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