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帝祠位于淮安城西南隅蒲葭巷内,曲径通幽,水石映带,环境优美。
二帝祠始建于明代崇祯年间。时“邑令黄文焕建书院,与士子讲学,其中内有二帝祠”,祀文武二帝(即文昌帝君和关圣帝君)。清“康熙漕督施世纶重修”。二帝祠大殿有康熙年间修建时所制的匾额。清“乾隆己酉、庚戌(1789、1790)间邑人李氏朴安倡募兴修,添建吕祖殿,在当日已为游眺最胜之所”。“咸丰丙辰年(1856)邑人丁晏创建广厦六楹,额曰‘秋水蒹葭馆’”。
二帝祠原为道院,至一九三九年二月淮安沦陷后,在日伪的践踏下,二帝祠遭受严重破坏。目前只余屋数间,大殿尚在,现为淮城镇环城村九组所在地。
二帝祠的历任道长,据不完全统计,自咸丰以来为:晴岚道长、潘道长、梁道士、周还须、唐崇修、周崇智、周明成等。
二帝祠址东西宽约十六丈、南北长约二十二丈,占地面积约六亩,共有房屋五十七间,为淮安游览胜地之一,历来受到人们的赞颂和留连。如:清顺治间诸生戴时遴的《万柳池晚眺》写出了二帝祠周围的优美环境,诗曰:
白蘋秋水近柴荆,薄暮间穿柳岸行。
雉堞烟中过帆影,仙楼云外落棋声。
人归远浦传菱唱,鱼跳清波引钓情。
如此风光堪寄傲,何缘愁恨似虞卿。
又如清道光诗人宿迁陈瑞芝《淮阴二帝祠题壁》刻画了二帝祠的迷人景色。
半为城市半汀洲,芦荻萧萧引兴幽。
一径蘅芜通上院,数重楼阁占中流。
窗开云影来鸿雁。檐压波痕起白鸥。
到此尘心清似洗,诗情画意足千秋。
清道光诸生秦友白(字小游)《题蒲葭巷二帝祠壁》:
宛转湖山曲径通,苍葭四面晓烟笼。
晨钟一响人心豁,野鹤数声天地空。
鼓枻渔郎秋水好,烧香士女绿阴中。
飞来阁上流清响,迸入炉烟散午风。
清末民初清河著名文人吴涑(号温叟)曾多次游览二帝祠,他在题为《游圆灵道院》的一首诗中写道:
一别山阳几岁华,重来深巷问蒲葭。
细荷拓地仍三亩,垂柳当门又一家。
今日题襟新伴侣。当年辟社旧茶瓜。
度生桥上题诗处,剩有沈沈夕阳斜。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