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秉岐——桂龙药业集团创始人

家乡区县: 山西省神池县

      王秉岐,中医副主任医师,桂龙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出生于1945年6 月,山西神池县贺职乡孙家湾村人。1964年-1969年,王秉岐就读于山西大学英语系;1969年-1983年,任山西省忻州市神池县财贸部、工交部部 长;此后又担任神池县卫生局局长、县医院医生;青年时期即对中医药学产生浓厚兴趣,曾先后拜国内数位名老中医学徒,并于一九八七年结业于北京中医学院《全 国伤寒论师资进修班》,为其以后之医药生涯奠定了基础;1988年辞官从商着手创办制药厂,担任神池制药厂厂长;1991年至今,任山西桂龙医药有限公司 董事长。

      王秉岐出生在土地贫瘠、十年九旱的神池县。他的爷爷、伯伯、叔叔和父亲都是被支气管哮喘夺去生命。他大学毕业分配到县药材门市部担任司药员。刻苦自学中医 知识的他萌生了一股冲动,一定要从中国古典医籍中找到辨证施治哮喘病的根据,为黄土高坡的父老乡亲解除这一揪心的病痛。
1 9 8 5 年9 月,王秉岐向县里请假,到北京中医学院进修。这是卫生部举办的《伤寒论》师资进修班,主讲是中医学院的刘渡舟教授。一年下来,他的1 4 门功课门门优秀。
学业结束,王秉岐根据十几年来对2 0 0 例患者随诊追踪,理论上寻找新的突破口,开始了对桂龙咳喘丸的研制。此时,他又学习大量制剂方面的书籍和资料,进入另一个陌生的工艺领域,妻子、儿子是他 的助手,家里、院里到处是药材、粉碎机、熬药锅。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战,到1 9 8 7 年春,正是杨柳吐翠桃花绽红的时候,“桂龙咳喘宁”在他的斗室中试验成功了。他提出在神池县兴办制药厂的构想,一年多时间,跑项目、 跑贷款、组织工厂建设、跑新药审批、搞药理研究、工艺设计、标准设定,还要扩大临床范围。1 9 8 8 年1 2 月3 0 日,一座建筑面积2 5 0 0 平方米,年产值设计达千万元的中药厂竣工了。1 9 8 9 年8 月,神池药厂正式投产,短短三个月,桂龙咳喘宁名声远播,销量4 0 万瓶,从北京、山西、陕西、内蒙古到黑龙江,占领了十几个省市区的医药市场。1 9 9 0 年,这个厂一个产品,产值就达5 0 0 万元。后来,他辞掉公职,成了一名民营企业家,于1 9 9 1 年6 月举家南下,在一块崭新的土地上开始了又一轮全新的开拓。

      桂龙药业自成立以来,始终没有忘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据悉,“拯黎民于仁寿,济蠃劣以安康”,是桂龙药业董事长王秉岐一贯坚持和恪守的原则。他在发展事业的 同时,始终不忘记反哺于社会。97年8月,桂龙公司参加 “情系老区”97健康之路太行送医送药慰问活动。98年6月,举行“关心下一代,六一献爱心“活动,向全国十四个省市捐药226万。同年,又向身处洪涝危 害的灾区人民献上了价值60万元的药品,并在自己的家乡神池县建立了600万元的“桂龙教育基金”,支持家乡教育事业发展。

传奇故事:

“官场”自古就分外诱人,“市场”历来就风险无情。但诱人总是相对的,风险才是绝对的。在相对和绝对之间,时间却是两者的有力见证。二十年,沧海一粟。但对“桂龙”而言,却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发展阶段;对王秉岐来说,更是一段从诱人官位走向风险市场的创业史。

      在这二十年间,王秉岐先生脱掉一个官员身上所有诱人的色彩,披着市场的无情风尘带着桂龙人从神池到太原,从太原到厦门,从厦门走向全世界。

       二十年间,王秉岐带领企业一路赶超,成为我国医药行业的著名企业。1991年,其产品桂龙咳喘宁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桂龙牌”被山西省 商标局授予“山西省著名商标”;同年,国家工商局授予“明星企业称号”;1993年,桂龙咳喘宁项目荣获“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中国医药卫生科技成就展览会大 奖”;1994年,桂龙咳喘宁胶囊被卫生部列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1997年,中国公关协会授予其“中国最佳企业形象”称号;2003年,“桂龙牌”产品 被消费者推荐为“中国市场消费产品‘无假冒、无投诉、无缺陷’调查监测”同行业十佳品牌;同年,该公司被评为“山西省民营企业质量工作先进单位”“山西省 民营企业诚信纳税先进单位”;2005年,“桂龙牌”被山西省商标局授予“山西省著名商标”;2006年,公司被山西省科学技术厅评定为“山西省民营科 技”企业。2005年 -2007年,公司连续被中国产品质量协会评定为“质量信誉AAA等级”企业。

这期间,王秉岐荣获中国卫生部授予的“医学科普楷模,万众健康使者”称号。而多年的积累也成就了公司不凡的企业实力:2007年,公司被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 评为“中国重点医药生产企业非处方药统计排名第17名”;2007年11月,公司被中国全国工商业联合会评为 “第六届中国成长百强企业100强第56位”。

为了乡亲自学中医

      神池,晋西北高原上一个偏僻且极其贫困的小县,海拔约1500米,气候寒冷,也是哮喘病的高发区。1945年王秉岐就出生在这个穷困的地方。1964年,他 考入山西大学外语系,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学习也就成了泡影。年轻的王秉岐不愿白白丧失宝贵的学习机会,他想起了被病魔折磨的父老乡亲,毅然选择了自 学中医。毕业后,鉴于他在中医方面的专 长,领导同意了他到药材门市部当营业员。在那时,他才知道在卷帙浩繁的中医学中,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他就如饥似渴地吸取中医的精髓。王秉岐周围的很多亲戚 都因哮喘而失去了生命,他的儿子也染上了这种顽症。本着为儿子、为黄土高坡的父老乡亲解除病症的愿望,他使出拼命三郎的劲儿,翻阅了两万多个处方,终于找 到了根治慢支的门径。但当时这个处方还有待于完善。

       1985 年,王秉岐主动要求从县委工交部门的岗位退到县卫生局当局长,半天坚持机关工作,半天到县医院担任临床大夫,全力以赴攻克“老慢支”难题。他还专门到北京 中医院进修一年,吸取了全国伤寒论专家的精华。以前零零散散的知识得到了系统的整理、归纳,使他的理论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1987 年春,17年的含辛茹苦结出了硕果,桂龙咳喘宁问世了。1987年7月12日,是王秉岐永生难忘的一个日子。在伤寒论专家刘渡舟教授大力协助下,桂龙咳喘 宁顺利通过了临床鉴定,国内著名中医专家董建华、赵绍琴等9名专家鉴定委员会成员均对桂龙咳喘宁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做出了肯定的结论。

      1988年因在仕途上被推来挤去屡屡受挫的王秉岐断然辞去了县卫生局局长的职务,辞官从商着手创办制药厂。一时间,王秉岐声名鹊起,成为县内外人们议论的中心。人们在惊讶他辞官的同时,也惊奇地看到国内、国际邀他合作、洽谈技术转让的厂家络绎不绝。

摆在他面前的有许多选择,但他却选择了生养他的神池。他决定办厂来生产更多的产品为患者解除病痛。1989年秋,神池县制药厂破土动工,这昭示着桂龙药业的起步。

声名远播走出山西

      随着桂龙的声名远播,许多公司纷纷赶来洽谈合作事宜。王秉岐先生看准了这个吸引外资发展企业的好机会,经过多次考察,他与台湾力可生公司合作,于1991年 成立了山西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山西力可生医药有限公司,后更名为山西桂龙医药有限公司。自此,桂龙跨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到1992年底,桂龙 就在全国建立了18 个办事处,形成了一个强大有序的营销网络。王秉岐凭着惊人的毅力,登上了他创业路上的又一座高峰。

      记者问他当初为什么要离开神池?王秉岐说,因为当时桂龙咳喘宁已经上市啦!上市以后,在神池,人才匮乏,而且要找到全国经营商也几乎是没可能的。另一方面,作为山西来说,当时还是很闭塞的,整个社会环境对事业发展是很不利的。医药市场竞争激烈,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王秉岐的目光没留在身后的足迹上,他做出了南迁这个极具前瞻性的决定。从北迁南这一思路,是其企业大发展的一个重 大转折点。1992 年,他举兵南迁,充分利用沿海经济特区的政策,走规模经营之路,闯集团化之先河,在厦门成立了以山西桂龙医药有限公司为核心,以医药产业为基础的桂龙集 团,使桂龙在20年间,成为国内外医药行业的知名企业。1997年,厦门桂龙集团有限公司荣获“中国最佳企业形象”。

      桂龙沿着发展的快车道前进,桂龙也成为享誉中华大地的著名品牌。倾注了王秉岐本人17年研究成果的“桂龙咳喘宁”获得了“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中药 保护品种”“印尼雅加达科技博览会金奖”等许多荣誉。王秉岐2000年获“中国世纪专家”称号,2002年荣获世界华人交流协会颁发的优秀论文奖,并入编 《中国世纪专家》第三卷。同年,国家人事部又将其业绩收编入《中国人才辞典》第四卷。2003年获爱国人士荣誉证书,山西省十大杰出民营企业家。

电子商务郭智婷(2014-11-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