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延边的美食:在我的观点里,去一个地方旅游,就要让自己完完全全地(也就是衣食住行)入乡随俗,去深刻体验一下那里的风土人情。而尝尝当地的美食,就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我在东北呆了半个月,也算是尝遍了那里的特色风味。有一段时间,我天天吃得撑得不行,到后来,就成了一天只吃一顿饭。 在东北,可能找不到太多的大型购物商场,但林林总总的餐馆却是满大街都是,东北人的确挺会吃的。这次去东北彻底颠覆了我以前认为东北人只吃大葱抹大酱的观点。不过要是去东北想吃好吃的,那必须得会吃辣才行,因为大部分的美味都是辣的。(不过和川菜的麻辣还是差挺远)如果你不太会吃辣,恐怕就会没有这份口福了。而且要想尝到最美味的东西,绝对不能去大饭店,要找小地方,也就是有点“野路子”的地方,不过在延边大饭店还真不多,小餐馆却多得眼花缭乱,而且个个都生意红火。下面就简单介绍几样延边的特色美食,当心流口水哦~
由于延吉特殊的地理位置,因此那里的绝大多数餐馆都是韩国风味的。(店里通常都会有一部分空间做成炕,桌子就放在炕上,要脱鞋以后盘腿坐在炕上吃。我们没试过这样吃饭,觉得太累了。)
首先要介绍的自然是最有名的。到了延边,不去吃狗肉就不算到过那里。延边的狗肉那是相当有名啊~在延吉,有条街就叫“狗街”,因为街上全都是狗肉店。我们是在一家名叫“英子”的狗肉店吃的,据说那家店在延吉市也算数一数二的了。吃狗肉有点类似于吃火锅:先是在一个大锅里倒上狗肉汤,然后再把狗肉倒进锅里煮。要鉴别一家狗肉店到底有名不有名,不能看他们的狗肉怎么样。因为狗肉都是一样的,用的都是一般的土狗肉,而关键是要看他们的狗酱做得怎么样。狗酱是什么呢?答案是用狗的五脏六腑和着一些调料搅拌而成的(是不是觉得有点残忍……)。煮熟的狗肉就是蘸着狗酱吃的,确实很美味。或者是舀些狗肉汤,再往汤里放点狗酱 ,实在是好喝得没话说了,那时你会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能喝到那么好喝的汤。在狗肉店不光只是吃狗肉,还要吃狗排,狗爪,那狗爪很嫩,也是相当美味的。
在延吉,韩国烤肉满大街都是,吃多了也就那么一回事,会腻的。相比韩国烤肉,我更喜欢吃延边的烤串。在延边的大街上你可以发现很多餐馆门口都有个大大的“串”字,这就是专吃拷串的地方。延边人从来不把烤串当正餐吃的,通常都是在吃了晚饭喝了酒唱好歌跳好舞以后去吃的,当成夜宵来吃。因此,串店总是开到很晚,半夜也可以去吃。味道就不用多说了,和我们这里的图们烧烤是一样的。只不过在那里吃比较方便些,因为拿上来的串都是半熟的,稍微烤一会儿就能吃了,再涂上点辣粉和孜然,确实很香。而去吃烤串有一样东西是必须吃的,那就是大蒜。主要是为了杀菌消毒。因此在每家串店都有大蒜提供,有的就放在每张桌子上。而大蒜不是生着吃的,是烤着吃的。等到烤得差不多以后,吃下去口感就和土豆差不多,没什么味道了。很多东北人都特喜欢吃烤蒜,不过说实话,我自己还是不太习惯这味道。
石锅拌饭也是正宗的韩国风味,这个就不多介绍了,在上海很多地方都有,估计大家都吃过,无非就是正宗不正宗了。(目前为止,我在上海吃过的最正宗的石锅拌饭是在多伦路路口的一家名叫“虹东”的韩国餐馆,那是一家相当地道的韩国餐馆,不少韩国名人去过那里。)我在吃石锅拌饭的时候特意剩了一点,其实我是吃得下的,不知道为什么,觉得食物放在石锅里比放在碗里更能激发人的食欲。后来怕人家说我一女孩子家家饭量太大,能把一锅饭都给吃了,太强悍了,所以还是决定剩一点。 不过,我要重点介绍的不是那里的石锅拌饭。我们在吃石锅拌饭的时候,我妈只要了一碗白饭,然后泡了点韩国大酱汤,那才叫真正的美味呢!我妈管这叫“怀旧汤”,因为这让她想起了她小时侯在朝鲜族农民家里喝到的大酱汤。酱汤实在是太好喝了,有一点酸有一点辣,但都恰到好处。要是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只要一碗酱汤和一碗米饭就行了。我以前喝过不少地方的韩国酱汤,但那天算是尝到了最正宗最美味的了。这在大饭店是绝对喝不到的。去韩国餐馆,无论如何,大酱汤是一定要喝的。
以上几种美食是我重点推荐的,其他还有牛排火锅(也是一等一的美味,特别是那汤,啧啧~好喝得没救了,我一人喝了好几碗,小舅一旁劝我悠着点喝 。估计每家店做汤都有自己的独门秘方吧~)、朝族冷面(荞麦面,面条很长很劲道)、韩国辣白菜(开胃小菜)……看看吧,要是能吃辣多有口福啊~这次到东北去,他们似乎都惊叹于我吃辣的能力,甚至比东北人还厉害,貌似以前我自己还没意识到。不过,怕上火,因此我对于吃辣还是有所控制。
去东北,以上这些美食最好都去尝尝,去体会一下东北人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的豪爽(以前提到过,东北的菜量大得惊人),不过,食品卫生还是要注意的。(露水写于2007年8月17日)
结束语: 我们是七月二十日去的,八月四日回来的。这是我时隔12年以后第三次踏上东北的黑土地。在我即将跨入大学门之前,我更加完整全面深刻地了解我的第二故乡。这十六天的时间我过得充实而又开心,我发觉我适应那里的一切,我想大概就是因为我的身体里流淌着一半北方人的血液吧,这让我感到很自豪。属于南北结合的我,似乎对两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都适应得比当地人快,因为我更加包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