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民间的生育习俗

家乡区县: 广东省高州市

高州民间的生育习俗中,从婴儿出生的第一天起,至童年时期中的各个生长阶段,都交替着固定程式的习俗行为。
诞生礼 婴儿出生后,产妇的婆婆、姑妈等向婴儿祝福,为产妇驱邪。产妇分娩后,“坐月”不出产房,房门上插上三丫虎、青艾、竹叶等物,以驱灾避疫保平安,又以示家中有忌,闲人免进。
洗 三 三日洗儿,谓之洗三。洗儿时,浴盆放入少许艾叶、葱、蒜叶等草药,以驱灾避瘟。有在浴盆里放上喜蛋及金银饰物。洗毕,取蛋于小儿额上摩擦一遍,意免生疮疖;用金银饰物在婴儿前轻轻晃动,意可镇惊;用红带子分系小儿手腕,认为可以安静。小儿三朝可会至亲,小儿外婆登门,拜睇“三朝”。
报 酒 小儿满三朝后,便要派人告之女方父母,俗称“报酒”。去时,提着一只大公鸡和一壶酒。如生男孩,酒壶嘴上插一朵白花;生女孩则插一朵红花。外边人一看酒壶嘴的花色,便知道生男或生女。同时告知女方父母,孩子是什么时候生的,以便到时候饮“满月酒”。
出月 即过“满月”。 满月之日,外婆备上酒、肉担、阉鸡和孖带、衣服等物件,称担为“鸡米酒”送到女婿家,同时率女流们带上小孩到女婿家作客。亲戚朋友也携带礼品临门祝福。有“围盆”、“揽盆”、“添盆”、“移窠”等礼仪。产妇抱婴儿出厅堂让客人逗趣,接受祝福。主人备酒办宴谢客,称摆“满月酒”或“出月酒”,抱小儿走出村巷称作“满月趁大街”。
满百日 俗称百禄(音罗)或百晬。婴儿百日,开筵以庆,亲友携礼祝贺。需要“百岁肉”(猪之各部分少许喂婴儿),并以簕古对婴儿佯作拉嘴,谓大了吃鱼不卡喉。喂食生葱,谓大后读书聪明伶俐。用五彩线于婴儿手腕,称“长命缕”。
对 岁 旧称周晬或周岁。是日,备酒肴待亲朋,亲友多有馈赠。当着客人面进行“拈周试”或曰“试晬”,预测小儿前程,陈列各种玩物和日常用具。旧时,富贵或书香之家的“试晬”,多陈设书画笔砚,刀剑弓矢,算盘枰尺等器具,任由小儿捉摸抓取。小儿先摸先抓什么,就认为他来日爱什么、干什么。比如小孩抓“文房四宝”,则认为来日必是文人。摸抓了钗环、脂粉,则认为小儿来日是酒色之辈等等。但宾客只说好兆,即使摸抓了脂粉,也说来日有如意裙钗;摸抓了戏物,也说“智者童心”。还用五色线编成锁形,戴在小儿手腕或颈项之上,叫戴“百家锁”,祈求平安。是日,给小儿吃鸡肶。
取 名 小儿诞生三个月后取名。有的在“百晬”之日取名或在“周岁”之日取名。名字可由长辈或父母自定,可请社会名流或塾师起名。也有请道人、僧人、尼姑取名的。取了名字,平日少叫,只是等上学后或外人问及时才用。平日多叫贱名,诸如“亚虾”、“亚狗”、“妹丁”、“妹屎”等等,也有按行称“阿三”、“四妹”的。民国前,族有族谱,家有家谱,起名必须按“谱”中既定的辈份和字的对应关系从事,不能超越。用字不能与前辈相同,否则为“犯上”。新中国成立后,族谱、家谱一度被弃,起名多不受“谱”制约,随意选择。
口水鸡 出嫁女第一次带着小孩探娘家时,外祖母用染上红色的小笼子装上一对刚分公母的小鸡,让女儿带回家去饲养,这对小鸡叫“口水鸡”。娘家送“口水鸡”寄望外甥不流口水鼻涕,身体健康,日间好玩,夜里好睡。
剃 头 小儿周岁或三周岁时,按传统习惯进行第一次剃头仪式。剪发剃头之前,用熟鸡蛋在小儿头上擦摸,念吉祥之语:“摸白白,摸圆圆,割去旧韭出新苗,头发白白你为大,头发青青我为尊……”下刀下剪先理左右两边,或严格按照男左女右下剪,剪去左右,才理中部和后边。剃头完毕,与客小酌一番,此俗已淡化。

蔡冠怡(2014-11-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