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堂山郭氏墓祠

家乡区县: 济南市长清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郭巨埋儿”的故事,《内邱县志》有记载,东汉人郭巨,原籍河南林县,因“家贫岁凶”,讨饭流落到内邱县金提镇(即现在的金店村),给人帮佣度日,生活十分艰难。郭巨有一老母和一个不满三岁孩子。老母疼爱孙子,有饭自己舍不得吃,都留给孙子。郭巨对妻子说:“本来能让母亲吃上饭就已很困难,再有儿子分享她的饭食,老人家恐怕就会饿死了。”夫妻为孝敬老人,忍痛抱着孩子来到野外,准备埋掉儿子。谁知挖坑挖到三尺多深,竟挖出一个罐子,里面盛满了黄金。郭巨高兴地抱着孩子和一罐金子回了家,从此一家人再不为衣食发愁。而且郭巨的孝名也传遍了天下。当时,郭巨为感念天恩,曾在挖出金子的地方修建了座“慈仁寺”。后人又在此建了一座“郭巨塔”,以示纪念。

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就位于长清县城西南22公里孝里铺南的孝堂山上。孝堂山原名龟山,春秋战国时称巫山。《左传·襄公十八年》载“齐侯登巫山以望晋师”,即此山。自汉代在山上建享堂,世人谓之孝子堂,遂将此山称为孝堂山。

后人附会为“二十四孝”之一郭巨的墓祠。墓祠全为石筑,室内宽3.8米,进深2.08米,高2.63米。屋顶两面坡的石板刻出脊背、瓦陇、勾头、连檐等形状,作单檐悬山顶。墙壁用厚20厘米石块砌成,前面正中置3根八棱形石柱,高86厘米,上下端刻成斗形,与后墙间跨度2?03米的三角石梁负载屋顶,分祠为两间。前檐东西角各有一石柱支持。山墙和八棱形柱大斗与瓦当上均刻蕨纹、菱纹等简朴装饰。石祠约建于公元1世纪东汉初年,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地面房屋建筑,是研究我国建筑学史的重要实物例证。祠内石壁和三角石梁上雕刻着精美的阴纹图画,刻画自然与社会现象,有人物、禽兽、草木、山川、天地形状,还有反映贵族生活的朝会、出行、迎宾、征战、献俘、狩猎、庖厨、百戏等场面。描绘极为生动,绘画艺术达到很高的水平,是研究汉代社会生活和我国绘画史的珍贵实物资料。为保护这一历史文物,于1953年在石祠外修建罩室,加筑围墙。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孟宁(2014-11-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