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垟是浙江省瑞安市南滨街道的一部分。先前被称为林垟镇,后因行政区划调整被改名为林垟办事处。2011年4月,林垟与阁巷两个办事处合并,被称为南滨街道。林垟是典型的浙南水乡,有学者称其是“浙南威尼斯”。
林垟位于东海之滨,飞云江入口段南岸,东靠阁巷,南接平阳,境域总面积8.7平方公里。据《省名村志》记载,林垟古名寺庄,地处飞云江下游南岸冲积平原的泻河中心地段。1800多年前还是一片海岸浅涂。三国吴,曾在这片浅涂的南边横屿山下建立造船中心,取名横屿船屯,这片浅涂当时可停泊上万只船舶,有“万船”之称。以后,浅涂逐渐淤积成陆地,成为河网如织的水乡。“船”与“全”谐音,因此,“万船”雅化为“万全”。至今当地仍留有“沉下策洲垟,涨起万全乡”之谚语。在这里,登高远眺海口,回顾屿山逶迤,凭吊古船屯遗迹,浮想三国时万船竞发之胜状,令人油然而萌激情。
林垟不仅是一个水乡,还是一座文化古镇,人才辈出,名流荟萃。元明之际,我国南戏鼻祖高则诚曾经居住在阁巷镇;著名学者金鸣昌,浙南著名教育学家金嵘轩先生,我国古生物学家伍献文先生等一大批文化名人,都曾寓居古镇。林垟素有耕读与商读的文化,当地居民勤耕奋读的古朴淳厚的遗风,代代承袭,为林垟积累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此外,林垟的著名人物还有:获法国巴黎大学博士学位、1955年就被任命为中科院院士,被称之为中国现代水生物研究开创者的伍献文;曾在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学习医学,金嵘轩的次子金志庄;辛亥革命时期的烈士林昌镇、陈益年;新月派剧作家陈楚淮;台商、书法家谢昌明;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著名铁路建设专家谢文淦;南拳大师金霖龙(阿树)等,均为林垟这个小地方出来的优秀人物。
【风景概述】
林垟是水乡古镇,水是林垟的灵魂和血脉。林垟境域总面积8.7平方公里,其中河流面积1.9平方公里,池塘面积800亩。这里河流分布密集,数十条大小河流绕镇而行,水质清澈秀丽。它由数十个河中小洲组成,有大小桥梁300余座,各洲间由桥梁联成一片,洲中又有数个大小湖泊。河流面积与陆地面积比例为1:3。千百年来,这里的民居临河而建,傍桥而市。河身多曲折,为林垟增添了几分婀娜姿态,透出悠悠的水乡韵味。河身的两岸都是四季常青葱翠的草坪,绿得着实可爱。那一座座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石桥纵横在河岸上,犹如纯情少女头上的发饰,清纯靓丽之余,并不显夸张做作。葱郁的野草和多姿的树影,掩映着细纹的波鳞,脱尽尘世的一种清澈秀逸,可说是超出了图画、音乐的神味,再没有比这更调谐更匀称的了。临近民宅的河身两岸有众多的河埠,两岸的居民在河边洗涮时,相互闲聊、玩笑,朗朗的说笑声随着河水的波鳞荡漾开来,反映出林垟质朴的民风。河上的风情还不止如此,若乘微舟流连其间,只身徘徊于巷陌之中,无不能领略此地的清纯与从容,感受江南水乡的秀逸。
古时村民几乎每家备有小船,往来河汊之间,于是就形成了河多,桥多,船多的水乡特色,被誉为“浙南威尼斯”。这里土肥地沃,河道如蛛网遍布,灌溉便利,适宜种植水稻。水稻一年两热,清朝时,这里就是瑞安东南部的粮仓之一。林垟东部离海岸不到8公里,海鲜随潮上市,加上内河鱼、虾、蟹等水产资源丰富,附近的鱼、米大都在此集散,形成集市。民国初,有一条小街,邻水而建,长不到200米,两侧屋檐相接,巧留一线天际,沿街店铺鳞次栉比,商贩朝聚夕散;古时是万全垟商贸中心,此街至今还保留着。此外,还有一大批独具特色的明清时代的江南水乡民居建筑,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