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聊城历史上,关于五大家和五小家的故事流传甚广。特别是以清代首科状元、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傅以渐,刑部尚书任克溥,“字居天下”的状元邓锺岳等为代表的五大家,官居重位,声名远播,而他们建于古城内的故宅,也承载着较高的建筑艺术、学术研究和历史文化价值。
傅以渐故宅在北门里路东,聊城人称为“相府” ,即现在的省第二技工学校校址。整个相府占地二十多亩,坐北朝南。相府大门上有康熙御题对联:“传胪姓名无双氏,开代文章第一家”,并有横批:“圣朝元老”。进大门后,就是会客厅,随后便是六排十二座砖木结构二层楼房,楼房后是四合院,院落两侧是“侧院”。二层楼房在当时的民居中十分少见,可见相府建筑之豪华。
傅以渐为顺治三年(1647年)清朝开国状元,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尚书(正一品),授太子太保,加少保。此故宅为傅以渐后人傅绳勋所建(傅绳勋官至江苏巡抚)。 因为是清朝开科后的第一个状元,傅以渐颇得顺治皇帝器重,至1654年(顺治十一年)即升迁为内秘书院大学士。1655年(顺治十二年)加太子太保衔,亲自教授康熙“四书”“五经”、天文、历法、兵、农、漕等中国传统文化和做人的道理,对康熙皇帝从政后的作为有着直接的影响。他居官尚称清廉,“每闻百姓疾苦,若切于身,闾里有义举,必赞成之。自处无异寒素,汲奖后进,惟恐不及,未尝有疾言遽色”。 后来康熙南巡途经聊城,曾到光岳楼北街路东的傅以渐故居凭吊,并为之题写了“相府”、“状元及第”的金字匾额,以及楹联“传胪姓名无双士,开代文章第一家”、横批“圣朝元老”等,并留下了刻有“忠朴清慎”、“文行端良”的“圣旨碑”。
邓秉恒故宅,在今实验小学校址。为清朝湖广荆南道道员邓秉恒(正四品)于顺治初年购置,并加以扩建,曰“邓家公馆”。其院内建有藏书楼,曰“寒香阁”。邓秉恒一生酷爱藏书,藏有大量宋元孤善本和明朝刻本书籍,虽然规模不如“海源阁”,但比“海源阁”藏书至少要早170余年。其院内还建有“问字亭”等。至康熙六十年(1721年),因其曾孙邓锺岳考取进士一甲第一(状元),其宅院即名“状元府”,门前街道即名“状元街”至今。
邓钟岳(1674-1748),字东长,号悔庐,今东昌府区人。他博览群书,尤对《易》、《礼》有深入研究。康熙四十七年(1708)中举人。清朝康熙六十年(1721),邓钟岳进京赶考,殿试结束,邓名列前茅。主考大人将前十名的优秀卷子呈送皇上,请他再从中钦定前三名。康熙看过那邓钟岳的卷子,觉得他的文章并非特别出色,但笔墨纯正,气势雄浑,神韵超逸,遂在邓的卷子上批了八个字:“文章平平、字压天下”,并点了他头名状元。 任克溥故宅在今城内公园园址,为清朝刑部左侍郎任克溥所建。其院内正房曰“松桂堂”,康熙南巡时驻跸聊城,就住在他家中。康熙亲书“松桂堂”额及临米芾“天马赋”,并写了“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本不老,因雪白头”的对联一并赐与任克溥(《清史稿》和《东昌府志》、《聊城县志》均有记载)。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