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焦山 时代:南朝-清 公布时间:1988年1月13日
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摩崖石刻,二是宝墨轩。
摩崖石刻分布在焦山西麓一百余米长的悬崖峭壁之上,计一百余方,是六朝至民国时期的优秀文化遗产。
主要集中在浮玉岩,观音岩,罗汉岩,雷轰岩,栈道岩,巨公岩一带。
其内容极为丰富:有为访《瘗鹤铭》的,有观赏风景的,有传播宗教的,有壮志抒还的。其中至今清晰可辨的有40余处。
宝墨轩即现在的碑林,在焦山的东部,其占地面积约四千平方米。现有六朝至民国的历代碑刻四百余方。北
宋庆历八年(1048年)焦山即建宝墨亭,藏有王羲之等名家碑刻。明代改建为宝墨轩,名声渐大。
自清以来,藏碑逐增,但屡遭兵灾,毁失严重。
建国时,存碑已不足百方。
1960年,镇江市政府,收集流散碑刻265处方,在宝墨轩原址建碑林。
1986年又加以扩大,即形成现在的范围和风貌。
现在的碑林,是一组集碑刻陈列艺术与江南园林风格为一体的建筑群,做到碑园结合,室廊相通。
园内古树新竹,红花绿草,黑瓦青砖衬托着古碑生辉,使人感到进入蓬莱仙境,回味无穷。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