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老字号

家乡区县: 阳江市阳西县

     民国成立前,南海县(今佛山市南海区)曹、曾、周三姓人家合股在阳江城七闸(今市区太傅路六、八、十号)开设了一家和昌商店,由社会活动能力强,门路多,又懂经营管理的曹姓股东曹月波当商店经理。该店一连三爿铺面,面积有一千平方米。经营南北京果纸料海味达三千多种,其货物除来自香港的南北行和广州、佛山的副食纸料等厂店外,还在离商店不远的马洲设有自己的厂房和晒场,厂房分为南栈北栈,面积也有一千平方米,同时有一个五千平方米的大晒场。
      和昌商店从外地进货都是大批量的,经常用百吨位的风帆船从香港等地进货,船到河堤码头直接进入商店的仓库。和昌商店还在自已的厂房和晒场制造糖果、草味、酱料调味品等,有四五百个品种之多,其中以当年阳江的“三冬秋”酱油最负盛名。自产商品除销本地外,还销往阳春、电白、高州、信宜、云浮、台山和恩平等地,“三冬秋”酱油还销往香港、广州、澳门和佛山等地。
和昌商店除经营上述三千多种商品外,也留出专柜代销国内外名厂成药数十种。如宏兴鹧鸪菜、虎标万金油、陈李济蜡丸、儿科羊胆精等。
      由于业务广,和昌商店需要很多工人,其中门市部有五十人,厂坊有固定二十名工人,另有临时工三四十人,生产旺季临时工百多人。从开业到1932年的二十多年,和昌商店成为阳江商业中店址、厂坊最大,经营范围最广,工人人数最多,营业额最大,占阳江城同行业十多间商店批发总额的百分之三十,成为阳江响当当的“一流商店” 、“头号商店”。
      和昌商店还有一招很得人心。因为工人多,常发生一些工伤事故。曹月波经理经过请教各路名医,得到了一个很有效很实用的铁打名方,自制跌打药酒和止血生津药粉两种成药,除店内工人自用外,还无偿施送给社会有需要的伤者。因此,和昌商店在社会上的名声很好,影响很大。
      1933年以后,合股三方“生齿日繁”,第二代人又没有第一代创业者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加上三家人的生活费和教育费开支很大,和昌商店开始走下坡路。尤其是织新开了一家南盛源商店后,和昌商店南北栈从高州、电白和信宜采购制造糖果草味的原材料都被南盛源抢先买走,一度造成和昌商店南北栈停产。随后的“三.三”事变和“六.六”事变,和昌商店被日军抢劫一空,无法继续经营。抗战胜利后,这家阳江盛极一时的大商号全盘卖给了阳春人李孔果。

家乡情浓(2014-11-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