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胜塔又名万寿塔、石湖塔,巍然屹立于泉州湾入海处———蚶江石湖金钗山上,是东方第一大港(刺桐港)、海上丝绸之路的第一座灯塔。以石塔为航标,堪称世界航海史上一绝。它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元代建筑物, 在历史上起着海上航标的作用。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中学历史教材。
六胜塔位于石狮市蚶江镇石湖村,曾是中世纪世界第一大港刺桐港的门户,有世界文化遗产宋代六胜塔,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文物唐代“林銮渡”及现代化大型港口石湖港,也是石狮市著名的回族文化村,主要以海上运输业和养殖业为主,历史文化悠久,治安状况复杂。该村目前被列为石狮市“新农村信息化示范村”、石狮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平安建设”参观示范点,石湖警务室连续两年被泉州市公安局评为“优秀警务室”。目前,石湖港正积极冲刺“亿吨大港”,规划建造省重点工程项目石湖港石材物流交易市场,预测至2009年,实现集装箱吞吐量120万标箱、散杂货吞吐量130万吨的目标。
【历史】
史载:北宋政和年间(公元1111年—1117年),高僧祖慧、宋什等募捐建六胜塔于山坳。南宋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该塔被元军毁坏。元顺帝至元二年(1336年),蚶江航海实业家凌恢甫捐资重建。该塔1961年被定为福建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今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其介绍被收入“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中国历史》第三册。
六胜塔建于北政和元年(1111年),坐落于石狮市湖海滨的金钗山上,已废存。 我们今天看的塔,则是元顺帝至元二年(1336)年锦江人凌恢甫重建的。塔系浑体石砌,为仿木结构的楼阁式建筑,八角五层,底围约46米,高约31米。其外形与结构,跟泉州 开元寺的东西塔略同。它也是由外壁、回廊及塔心三部分组成的;每层 也设四门、四龛,且位置逐层互换;石龛风有石佛,龛外两旁有浮雕“金刚”、“力士”等造像;也有塔檐、平座等等。从卷形入内,则是回廊和塔心;塔心呈八角形 ,但中空似井,可以直下,这是与东西塔不同之处。在各层转角处的巨大石柱上, 它不作东西塔的方形“卢斗”,而用圆形仰莲盆式。同时,“雀替”的手法也较东 西塔繁复,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六胜塔下的蚶江、石湖在古代为泉州重要外港,屹立海滨,是当时海外交通繁荣的历史见证。根据传说,当年这里有18个渡口,停泊着亚非各国番舶近百艘,海路交通盛极一时。清初,这里又成为大陆与台湾对渡的中心码头。六胜塔饱经风霜800多年,犹如一枝擎天红烛,放射着光芒,照亮海上“丝绸之路”,为航海家郑和第五次下西洋引航开道,指引着海峡两岸同胞的亲密往来。当人们缓登塔顶,可以俯瞰浩瀚海峡和往来穿梭的舟楫。 当红日沐浴在湖海之初,那“耸一柱擎天之雄观”,“睹六龙回日之高标”的六胜塔,给周围的海港、林带、沙滩、村庄、田野、码头涂上一层金色的光焰。这迷人的风光,这旖旎的诗景画意,吸引着众多游人。巍巍六胜塔,日日夜夜盼迎台湾同胞的归航。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