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江区10亿元惠民生

家乡区县: 蓬江区

近年来,蓬江区积极探索新时期养老服务新路子。
“创文不是为了迎检保牌做形象工程,而是围绕建设幸福侨乡这一宗旨,把我们的城市建成老百姓满意的城市。”江门市委书记刘海这样定义“创文”工作。

今年是江门创文保牌的关键之年,民生是最大的“创文”,蓬江区紧紧围绕“群众的问题解决了没有”这一主题开展“大民政”体系建设,以养老、助残和社会组织培育为突破口,真抓实干,从10个方面稳步推进全区的“大民政”工作。蓬江区委书记王积俊表示,在“大民政”建设方面,不包括社会捐助资金,今年蓬江区财政就投入了10亿元。

蓬江区投入10亿元惠民生,如今2014年已经过半,蓬江区的“大民政”工作也迎来了“中考”。在这场“考试”中,蓬江区交给市民的是怎样的一份答卷呢?百姓又是如何评价这份答卷的呢?

“大民政”工作成绩单

打造社区养老助残服务网格化

近年来,蓬江区积极探索新时期养老服务新路子,努力推进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立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服务方式多元化、投资主体多样化,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通过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将养老服务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多渠道筹集资金,通过财政、福利彩票公益金、社会捐助等多种形式,大力发展养老事业,以有效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目前,全区共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19家(养老机构13家、居家养老服务机构6家),养老床位2800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35张;建立区、街(镇)、社区星光老年之家、老年人活动中心等老年人服务场所200多处。同时,通过整合资源配置,为老年人提供困难救助、生活照顾、医疗服务、法律服务、文体服务等服务项目。

按照市委书记刘海提出的养老网格化理念和副市长陈佳林的要求,蓬江区以仓后街为试点,将“网格化”理念嵌入社区养老助残服务,引入专业社工机构运营管理,为社区老人和残疾人提供平安钟志愿服务、送餐服务、个案管理服务、小组服务、家政服务、康复治疗服务和义工服务等,打造蓬江区第一个以“网格化”方式管理,以购买服务方式运营,以服务落到社区并覆盖有需求人群的“社区养老服务站”。同时,从今年6月中旬起,在全区开展养老助残服务信息采集工作,为辖区近10万名老年人、残疾人建立基本信息数据库,为推动建设养老助残服务管理网格化提供数据支撑,使养老助残服务更到位、更具个性化。至8月10日,信息采集工作已基本完成。据悉,蓬江区按照市委关于社会管理创新五个方面“破题”的要求,坚持“政府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专业团队管理、社会各界监督、居民群众受益”的思路,通过政府向专业社工机构购买服务,由社工机构独立运营管理,推进区、镇(街)、村(居)三级服务网络建设,为老年人提供各种无偿、低偿、有偿居家养老服务。目前,蓬江区投入350多万购买社会服务,引入社工机构服务运营的养老服务场地8个。其中,蓬江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蓬江区居家养老服务北街站,已为全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14万人次,平均每天服务老人约400人。

wm23MCUPE5KU(2014-11-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