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习俗

家乡区县: 武鸣县

  结婚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人生的大事。在任何一个国度,地域人们给予结婚的习惯也都是不一样的,各地的风土人情不一,人们的素质不一结婚的习俗当然不一样了。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是文明古国我们最最可爱的中国传统结婚习俗: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凤冠霞帔、传统花轿、喜庆民乐、传统民俗、流传千年的婚礼仪式一切都是以传统民俗为指导,要举办一场纯粹、地道的中式婚礼,必须追求细节的完美,这就要求我们精通传统婚俗,才能将中式婚礼的古典魅力展现出来!

1、中国古礼中的嫁娶佳期 一年四季中,春季与秋季被认为是结婚的好季节,古人认为二月是阴阳交接之时,男女婚配犹如阴阳结合,所以二月又被称为“婚月”。至于秋天,因为是丰收的季节,农田里收割完毕,既有了粮食又有了时间,操办婚事自然是水到渠成。除了季节以外,还要选择“吉日”与“吉时”。所谓的黄道吉日,是指古人在历书中把一年365天分为“吉”、“凶”两类,操办婚事,自然要挑吉神当班的日子。至于“吉时”,古书中把傍晚作为结婚的好时间,其原因同样是因为相信傍晚为阴阳交接的时刻。

2、三书六礼 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男女成亲需要“三媒六聘”,也叫“三书六礼”。 “三书”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聘书”——在订婚时交换;“礼书”——过大礼时交换:“迎书”——在迎亲时男方交给女方。 “六礼”是指由求亲,说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具体是: 纳礼:男家请人预备向女家提亲、说媒。 问名:男方问女方的姓名及生日,以卜吉兆,即议婚,也称合八字。 纳吉:问名卜得吉兆后,男方送薄礼至女方家,议婚继续进行,也叫过文定或小定。 纳徵:正式送聘礼至女方家,今称过大礼。 请期 :男子决定结婚日期后,征求女方家意见,即择日。 亲迎:正式成婚,迎亲表示了男子要求从夫君的强烈愿望。

3、安床 按照老北京的风俗,请全合人是婚礼上最重要的环节。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选出“好命人”,即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合睦、儿女双全的人抬床,铺床,撒喜果,希望给新人带来好运。

 4、嫁妆 除了衣服被褥以外,还要有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蝴蝶双飞;花瓶——花开富贵;绣鞋——白头偕老;尺——良田万顷等。

5、上头 上头是男女双方都要进行的婚前仪式,选择良辰吉日,男女在各自家中由梳头婆梳头,一面梳,一面说:“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堂,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

6、古人结婚讲究用八抬轿。按规矩,八抬轿要用到22个人,除了抬轿子的人之外,在轿子前面要有人开道,打筛(老北京讲究长命鼓、短命锣。因此婚礼上不能敲锣而要打筛。筛比锣大,而且音色洪亮,可以声传五里。)打鼓、吹唢呐、吹笙、敲九云轮,之后才是八抬轿。轿子后面还要备四轮马车,用来拉新娘的娘家人和陪送的彩礼。

7、拦门 迎亲队伍到达女方家时,女家院门紧闭。这时要有一番礼节性的对答,有些地区是往门里多塞几个红包,俗称“敲门砖”,拦门到了一定的时间,迎亲队伍方能进门。

8、讨喜 新郎与女方家人见面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这新娘,此时,新娘之女友要故意拦住新郎,可是条件要新郎答应,通常都以红包礼成交。

9、拜别 新人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10、泪别 女方离开娘家时,可能哭哭啼啼上轿,表示对父母的依依不舍之情,这一举动还被认为是大吉大利,据说,新娘哭的越响,婆家越有财。

11、盖盖头 新娘的父亲用红布盖盖头,以遮羞辟邪,红色取吉祥之意。

12、出门 新娘应由一位福份高的女性长辈持竹匾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头顶不能见阳光,另一方希望像这位女性长辈一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注:准备竹匾,并在上面贴上喜字)

13、敬扇 新娘上礼车前,由一名小男孩持扇给新娘(置于茶盘上)新娘则回赠红包答谢。(注:准备一把扎有两个小红包的扇子)

14、不说再见 当所有人离开女方家门时,决不可向女方家人说再见。

15、掷扇 礼车启动后,新娘应将扇子掷到轿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小男孩将扇子捡起后交给女方家人,女方家人回赠红包答谢。

16、燃炮 礼车离开女方家燃放鞭炮。

17、不走回头路 娶亲的归途,必须走另一条路表示“不走回头路”,若路遇井、坟、大石和大树,都要把轿子遮起来,以辟邪。

18、憋性子 迎亲的队伍回到男方家,并不是马上进门,而是把喜轿关在门外,俗称“憋性子”意思是把新娘的性格憋得柔顺些。

19、射箭 在新娘下轿前,,新郎还得拉弓朝轿门射三支红箭,用来驱除新娘一路可能沾染的邪气。


20、摸橘子 礼车至男方家,由一位拿着两个桔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桔子,然后赠红包答谢。

21、跨门槛 忌踩门槛,要跨过门槛。

22、辟邪(三煞) 新娘进门后,要撒些谷、豆、草等物,喂(青羊、乌鸡、青牛之神)三煞忙于啄食,就危害不到新娘了。 现已演变为新娘下轿(车)后撒花、红纸屑、彩带等物。

23、过火盆 跨过盛有炭火的火盆,以示吉祥。日子越过越红火,烧去一切不吉利的东西。

24、传席之仪 新娘从轿子里出来,又有传席之仪,所谓“席”,也就是铺在地上的红地毯,这种习俗在唐代就普遍存在了,寓意着传宗接代。

25、跨马鞍 下轿后,新人要跨过马鞍,“鞍”与平安的“安”谐音,寓意祝福新郎新娘平平安安。

26、牵新 新娘下轿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匾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持新娘进入大厅。

27、拜天地 即“拜堂”一般为三拜,一拜天地,再拜高堂,三是夫妻对拜,拜堂时男在左女在右。

28、敬茶 由新娘给男方家的长辈敬茶,长辈饮用后即承认新娘成为家中的一员。

29、入洞房 旧时男女结合多经人介绍,彼此并不熟知,闹洞房能够让他们消除拘谨。把洞房闹的热闹红火,驱除冷清之感,增加新婚的喜庆气氛,因而有些地方又称“暖房”。

30、坐福 也称“坐帐”,新郎新娘双双坐在洞房的坑沿或床沿上,新郎将自己的右衣襟压在新娘的左衣襟上,表示男人是一家之主。


31、撒帐 亲朋好友在新人入洞房后,将枣、栗子、花生撒向婚床以及洞房的每一个角落。在过去,人们生孩子多,但夭折率也很大。因此,在婚礼上往往会为新人准备一些枣、栗子花生之类的东西,借字朝音“早立子”,‘花着生’,希望不仅早生贵子,儿女双全,还能立住,即让孩子健康的活下来。

32、合卺 指新婚夫妻在洞房共饮合欢酒 ,把一个匏瓜切成两个瓢,新郎新娘各拿一个,用以饮酒,就叫“合卺”,象征夫妻合二为一,自此永结同好,也含有让新娘新郎同甘共苦的深意。

33、合髻(结发) 古时新婚男女在新房里各剪下一缕头发,绾在一起作为两人结合的信物,意味着他们的灵魂永远结在一起,永不分离。

34、闹洞房 把洞房闹的热闹红火,驱逐鬼怪,在过去,新人多经媒人介绍,彼此并不熟知,闹洞房可以消除拘谨,捅破“羞怯“的窗户纸。

35、忌坐新床 婚礼当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新娘更不能躺下以免一年到头病倒在床上。另外,安床后到新婚前夜,要找个未成年的男童,和新郎一起睡在床上。

36、点红烛 有喜庆、辟邪的作用,因红烛上多有金银龙风彩饰,故称“花烛”。

37、中国结 表达人们一份美好的祈盼,有万事如意之意。

38、龙凤 中国传统认为,龙是力量的象征,凤是美丽的象征,龙和凤的结合是力和美的结合。

39、同心锁 传统中国人生儿育女时,为保佑儿女长命百岁,百户亲友邻家集资请工匠打造“百家锁”,悬挂于儿童颈项,以消灾解厄,并祈祷上苍庇护子孙。此外,嫁娶庆寿时,中国人也会制作福、寿、禄及喜字等外形的锁,表达祝福之意。同心锁也指将对方的心锁住。


40、牡丹花 花中之王,富贵吉祥,繁荣昌盛,常制作于各种饰物之上,如花瓶等。

41、归宁 也叫回娘家,新人一同回娘家,娘家弟妹相迎,日落前必须返婆家,这样才有望生男孩。

 

吴雪婷(2014-11-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