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60亿元、增长12%、高于全省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95亿元、增长15.9%,财政总收入完成56.4亿元、增长19.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4.6亿元、增长19.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6亿元、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6.3亿元、增长1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9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58元,分别增长9.2%、12.3%。
全年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大力开展重点项目百日攻坚行动,建立健全早餐会、周通报、月点评工作机制,及时解决征地拆迁、要素保障等突出问题。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262个、亿元以上项目121个,完成投资313亿元,增长23.6%。
全年招商引资突破2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25亿美元,增长13.1%;引进实施了富士康精密机械自动化和新增产能、北京新纪元电动汽车、西安交大科技园、巨力钢丝绳、建业十八城、上海九硕蟒河休闲文化产业带、上海升龙东夫城中村改造和连地整体开发、多尔克司奶牛养殖等一批重大项目。全年进出口总额完成29.5亿元,其中出口完成14.5亿元,增长85.9%。出入境检验检疫办事机构获批。深化境外交流合作,与韩国漆谷郡缔结友好城市。
产业集聚区竞相发展。紧紧围绕建设“五百亿元和千亿元级产业集聚区”目标,统筹推进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打造科学发展载体。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3亿元,增长11.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44亿元,增长7.8%;税收收入18.5亿元,增长24%;从业人员达6.7万人。虎岭集聚区入选省“十强”,玉川集聚区被评为省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区,高新技术开发区荣获全国煤矿用防爆电器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规模以上企业达226家,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136家、超百亿元企业3家,豫光连续6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济钢、万洋、金利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钢材深加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有色循环等集群快速壮大,集聚企业103家,占全市经济总量的40%以上;高技术产业增长78.3%,高于全市62.4个百分点,高成长性产业占全市工业的20.8%。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通过中期验收。国家煤矿用防爆电器产品质检中心开工建设,豫光金铅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大力加强节能减排,完成11家企业污染源综合治理和节能技改,实施15家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依法关闭32家企业落后产能和生产工艺,全年共削减化学需氧量580吨、氨氮76吨、二氧化硫5300吨、氮氧化物6500吨。[8]
工业
济源是全国重要的铅锌深加工基地和电力能源基
地、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矿用电器生产基地和煤化工基地、河南省重要的盐化工和特种装制造基地。2011年济源市铅产量为905250吨,占全国的20.08%,河南省的72.73%;锌产量282939吨,占全国的5.29%,河南省的95.01%,黄金产量6111.5千克,占全国的1.69%,河南省的4%;粗钢产量2735191吨,占全国的0.4%,河南省的11.4%;钢材产量2825219吨,占全国的0.32%,河南省的7.96%;焦炭产量2845931吨,占全国的0.67%,河南省的9.99%;烧碱产量35734吨,占全国1.45%,河南省的21.44%。[9]
农业
2011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1704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1460公顷,与上年持平;棉种面积209公顷,下降32.4%;油料种植面积 1631公顷,下降3.3%;蔬菜种植面积827公顷,比年增长1.0%。全年粮产21467吨比上年少0.4%;烤烟产量2715吨,增长8.8%;蔬菜产量317213吨,增长4.4%;棉产量194,上年下降2.0%;油料产量2818下降1.8%。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