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江海区2015年将深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九方面改革
羊城晚报江门讯 记者周怡敏,实习生谭佩莹、文晓玲报道:近日正式发布的《高新区、江海区全面深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试点方案(2014-2015年)》明确表示,预计到2015年年底,各项均等化指标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形成并深化以“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分布合理、统筹兼顾、管理有效、可持续的”为框架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确保区域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今年10月起,高新区、江海区全面进入均等化实施阶段,优先解决区域内人均生活水平线以下的民生问题,适度集中力量妥善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民生事项,重点推进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保障、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公共文化体育、生活保障、住房保障、就业保障等9个方面改革。
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据了解,公共教育方面,到2015年,基本普及学前到高中阶段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9%,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生年辍学率在1.2%以下,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3%。同时,实施“强师工程”,初步形成面向全民的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和完善残疾人教育服务体系,建立完善教育经费多元投入体制,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非义务教育实行政府投入、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其他渠道筹措经费的机制。
婴儿死亡率降低到6%
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承担江南、滘头、滘北三个街道辖区内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到2015年,居民20分钟到达医疗卫生机构比例达95%。婴儿死亡率降低到6%以下,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到15/100000以下。实现所有育龄人群100%免费享有避孕节育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常见妇女病普查防治率达80%;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达80%以上。农村药品供应网和药品安全监督网能100%覆盖到村级。到2015年实现基本医疗保障参保率达98%,财政对居民医保的补助标准达到国家和省的要求。配合市建立异地就医结算机制,逐步实行省内异地医疗费用即时结算,推进医疗费用异地即时结算工作。
实现“一村居一律师”
根据方案,到2015年,基本实现全区道路主干道、重点场所(部位)、治安复杂点、村(居)重点区域的视频监控全覆盖,实现城区网格化管理覆盖率超过80%。基本建成“全面创安”体系。基本实现未成年人轻微刑事案件前科封存,至少建成一个青少年法律与权益保护研究基地,全面实现“一村居一律师”。实现图书馆、文化馆、街道综合文化站、行政村(社区)文化设施全部达标。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社区多功能公共运动场建设,街道普遍建有3000平方米以上的全民健身广场。逐步实现异地务工人员无差别享受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推动城乡各类公共文体设施免费或优惠向异地务工人员开放。
80%以上村庄完成规划
到2015年,两区实现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和氨氮排放量均控制在市下达指标内,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5%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开展“宜居城镇”、“宜居村庄”、“宜居社区”创建活动,实现全区80%以上村庄完成规划编制。
两区将全面建立80岁以上高龄老人津贴制度。
此外,全面推行以公共租赁房为供给主体、可持续、能循环的新型住房保障制度,力争使城镇中等偏下和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新就业职工住房困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