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广东 江门如何率先启航

家乡区县: 蓬江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广东率先响应,于今年6月出台《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定》,将创新驱动确立为省的核心发展战略。江门近年亦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最明显的是,该市各个与产业经济相关的政府部门,各施其招,采取不同的形式政策与措施为创新驱动加码。今年以来,一项接着一项的大赛就是最好的说明。其中,江门市科技局举行2014年江门市“科技杯”创新创业大赛;市经信局组织第七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江门赛区)暨第二届“五邑杯”工业设计大赛;市商务局举行2014“启超杯”国际创意设计大赛;市旅游局则发起“2014年首届"江门礼物"设计大赛”。所有的大赛都有着同一个宗旨,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

实际上,目前广东省各地都掀起创新热潮。而江门作为广东省的老工业基地,在这一轮创新驱动发展热潮中,能否率先启航?

关键词:设计创新

创意设计助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发力

近日,经信局牵头的第七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江门赛区)暨第二届“五邑杯”工业设计大赛进入总决赛阶段。而江门市商务局举行的2014“启超杯”国际创意设计大赛正在征集参赛作品。虽是不同赛事,但在创新上都有着相同手法,通过设计创新推动发展。

“工业设计是研发设计中很重要的一环,我们一直在推动,但企业对此还需要一个认识。”江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总经济师关凯宁说,工业设计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手段,但与技术创新不同,工业设计在投入上,人的要素占了很大的比例,包括优秀设计师、优秀设计团队的引进、培养。他说,江门设计创新体系的搭建还有很长的路,不过今年有了很大进步。其中广东工业设计城江门基地落户火炬高新技术创业园,而市委书记刘海专门带队去看了。“这是个很重要的信号,说明市里很重视这一软实力的培育和开发。工业设计驱动发展的路很艰辛,但我们只有这样做,才能达到提升竞争力”。

据了解,大赛之后,江门经信局将整合内外的资源共同推动工业设计发展战略规划。“明年会做一个比较深入的研究,了解工业设计的现状,做个发展规划。”关凯宁透露,接下来,要了解设计机构提供的工业设计服务或企业采用的工业设计手段,对他们生产、销售有什么作用;还要了解软实力对整个产业的作用。“届时会通过大数据,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来分析,看规划怎么做。”

同样推动设计创新,商务局则用全球化的视野谋划和布局。实际上,商务局也是江门最早提出通过创意设计大赛提高企业自主设计能力的部门。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需要把握:一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二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在这样的国际发展背景下,企业的市场竞争已经由原来单个企业的竞争发展到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一个企业有没竞争力,不仅仅取决于它自身的条件,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它有没有能力整合一条低成本、高效率供应链。”商贸局局长周文说,2012年,该局牵头在全市率先推动创意设计大赛,也正是出于这一国际背景、世界经济趋势。当时他的思路是,要根据供应链来做经济促进工作。“供应链相对应的就是价值链,就是通常讲的"微笑曲线"。而微笑曲线的两个最高端,一边是研发设计,一边是市场网络,要推动贸易发展,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必须抓住供应链的两个高端,它们也是最能体现市场核心竞争力的”。

“我们经常说要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怎么转?我的理解很简单,就是向微笑曲线的两端走,不仅仅是做加工生产,还要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据介绍,在"微笑曲线”的开拓市场这一端,商务局从2003年开始有意识推动,借助香港贸易发展局的资源和平台,开展"四合一"的贸易推广,搭建起了展览、贸易推广杂志、网络、移动APP四大平台。

三年前,周文决定在江门的外贸企业中推动创意设计,帮助企业突出重围。当时,商务局就确定“三个一”工程,包括成立一个出口产品的创意设计协会,举办一项创意设计大赛,成立一个创意设计中心。“这三个工程,到今年全部完成。其中创意设计中心会在今年底开幕,它有四个定位,即创意设计作品的展示中心、创意设计交易中心、创意设计人才培训中心、创意设计企业孵化中心,总目标就是"设计提升贸易",通过设计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关键词:科技创新

创新创业吸引资金科技型企业投放

2014年江门市“科技杯”创新创业大赛落幕,江门市优巨新材料有限公司凭“高流动性聚亚苯基醚砜酮树脂及其工业化合成方法”项目获得企业组金奖以及100万元扶持资金。引人注目的是,在大赛结束后,江门推荐了69个项目报名2014年第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最终,表现突出的江门市优巨新材料有限公司和广东普加福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代表广东入围国家新材料行业决赛,并获“优秀奖”。

“今年,江门把创新资金与大赛结合一起,将各市区的企业积极性调动起来,效果还是很不错的。”江门科技局副局长任安良说,对于企业来说,创新创业大赛除了扶持资金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宣传效果,“很多企业参赛后,整个行业都知道它。特别是获奖的企业,也许大赛让其只是获得100万支持,但是赛后获得风投是可能上千万。另外,企业自身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以前技术人员可能只是在内部研发,现在面对镜头、专家,要得到认可,就要做功课”。据介绍,该大赛通过PK除了筛选出一批技术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项目和企业,同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向科技型企业。

今年,江门科技局在体制上进行了系列创新,其中资金使用最明显,包括从无偿的向有偿的过渡,把事前的支持变成事后的支持等。同时,在项目评审方面更加开放,实施“阳光科技”,让真正有需求的企业参与进来。“今年主要把资金投放到科技金融这块,通过杠杆撬动资金进来,比如贴息银行500万,可以撬动150亿的贷款,这样就有30倍效果了;还有江门风险投资基金,科技局投了1000万,撬动社会2个亿资本,使财政有限的资金达到放大效应,让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到科技创新中来”。

任安良分析说,现在国家、省对创新这块都非常重视,创新对一个企业或对一个地方来讲,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切入点,通过企业创新能带动产业的转型。而从技术创新驱动来看,“市场起主导作用,政府起主要作用”。据其介绍,接下来政府在科技创新上,要实现技术完善,研发机构、管理体系完善;要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导作用;要选择行业,即创新要有重点,“符国家市场的战略新兴产业,是下一步的发展重点”。

关健词:融合创新

在各经济部门纷纷通过大赛

跨界发展以文化激合旅游产业提速升级

推动产业转型之际,作为近年发展迅速的旅游产业也不甘落后,欲通过创新驱动建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江门市旅游局推动的首届江门礼物设计大赛,通过“产业 文化”融合创新,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独树一帜,备受赞许。

“结合文化创新是旅游核心吸引力之一。”江门市旅游局局长邵建一再强调说,江门“礼物大赛”并不着眼于江门礼物,而是希望激发行业对创新的重视。“江门旅游产品的短板就是文化创意,所以我们希望以此激发企业的活力,掀起一个创意与旅游结合的风潮”。

据介绍,近年,江门旅游一直在推动创新发展,其中与文化产业创新发展,陈皮村是代表作。“陈皮村用旅游作为一个切入品,把涉及的陈皮产业链各个环节揉合在一起,包括陈皮文化展示\公司加农户的种植、现代化工业加工体系,还有后期的陈皮金融,以及延伸出来的酒吧、美食等。”邵建说,陈皮村在创意与产业融合上,做到了很高的水平,作为一个新的旅游景区,很值得研究。

邵建认为,在旅游产品创新上,值得关注的还有古兜温泉和汇悦城。“古兜温泉从概念做了创新,从传统的"泡一泡,睡一睡"逐渐转型,打造成一个"欢乐小镇",使景区有很丰富的温泉以外的项目让游客选择,包括夜市烧烤、登山等。”而新的城市综合体汇悦城,则由过去商业业态,特意向文化旅游靠扰结合,“不管是海洋馆设计,还是美食突出,都体现了体验经济时代对旅游产业的需求”。

在旅游企业主动探寻融合创新发展之路的同时,政府也尝试推动融合创新。今年,江门旅游与新媒体营销、与商业、与工业等跨界、融合,举行了系列活动。“今年,我们与音乐、体育、工业企业结合,传播的效果也是非常好。”邵建总结说,这种创新,对江门开展品牌宣传起到了积极作用,也让旅游从跨界上得到新的指引性支持”。

另外,旅游部门内部机制建设也进行了创新,包括宣传和招商。“把宣传工业从市场营销剥离,为了利用好宣传资源,今年也梳理了100多家各类媒体,进行合理使用,这样使用效果更好,尤其是新媒体。”邵建说,除此,旅游项目的招商被推到江门市层面统筹考虑,“今年江门把旅游招商单独列为一项常规工作,而且利用市政府即将在上海开展招商会的开台,专门设旅游专场”。

产经部门“大部制”:

顶层设计改革将开启

“协同创新”驱动新局面

在各种热闹的创新大赛中,江门创新环境渐渐营造出来。但在外界看来,各种大赛显得有些混乱。回看这几年设计大赛,2012年,原来外经贸与经信联合举办首届“五邑杯”创新工业设计大赛,到了2013年,两个在单位各做各的“五邑杯”,今年,经信局搞“五邑杯”工业设计大赛及五邑杯led专项赛,外经贸局搞“启超杯”,这种“打架”的局面,已经对企业界设计业界无所适从。

为何会出现如此乱局?

江门市工业设计协会常务副会长梁劲松认为,是因为顶层设计没有做好。过去几年,江门与工业设计发展息息相关的3个主管部门,科技局、经济和信息化局、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并未能针对创新驱动发展形成联动。“能否把所有大赛集中一个名字"智造江门",然后再分"科技创新、设计创新、文化创新"板块来操作”。

今年初,梁劲松做了一个参赛省长杯产业组项目《从江门看广东-设计江门,如何启航?》,当时他就发现,三个职能部门除了没有联动,还存在各种乱状,包括名称混乱,职能分工错乱,还有镇街一级对接上级部门各种繁乱。

这种乱状,直到上个月终于有所改善。今年9月,江门完成几个经济部门的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其中江门市商务局正式挂牌,把原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职责划入商务局,将经信局商贸流通管理、经济协作和招商等相关职责整合划入商务局,相对应地,鹤山、开平、台山、恩平等市统一新组建“科工商务局”。

“产经部门"大部制"解决了产业经济管理宏观问题。”梁劲松对于此次大部制表示赞赏,但是,他认为改革并不够彻底,各市与各区不一致的名称还是混乱,“应该要从产业经济链条是对应"销-产-研",产业经济部门的大部制的意义是要把过去对应"销-产-研"各自为政各干各的局面整合成为一个"协同创新"的系统”。

创新广东,江门能否率先启航呢?梁劲松觉得,江门有率先启航的优势,“土地资源,文化底蕴,产业基础,人才等都是优势。像文化,是江门的根基,很多还没有盘活。从制造业来看,装备制造、机电业一直是江门的一大的优势。而且,江门的创新人才和科研基础都是不错的”。那么如何启航?他认为,大部制到位后,江门各经济部门在创新驱动发展需要更多的共识。另外,江门市层面要建立一个的产业经济发展思想和经济发展战略规划设计的系统,整体经济发展大战略要营造一个“多找市场,少找市长”的营商环境,以及“多找设计,少找书记”的创新环境。

wm23MCUPE5KU(2014-11-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