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善寺奇离奇事之鲁班仙助建开善寺
高碑店传奇故事《开善寺》
在高碑店市新城镇的东北隅,有一座千年古刹开善寺,俗称“大佛殿”,亦称“大佛寺”。在浩若繁星的道观寺庙中,虽然它名不见经传,却极富于传奇色彩,有着色彩纷呈、匪夷所思的故事。且不管故事的出 处与真假,这些故事必将给这座千年古寺增添几分神秘的色彩,也愿这些故事给高碑店市的科学发展加注几分无形的力量,让这个拥有几千年文明史的京畿之地再度重放奇光异彩,再铸昔日辉煌。
开善寺奇离奇事之鲁班仙助建开善寺
开善寺修建年代久远,虽说它规模并不太大,但修建之初却集中了当时的能工巧匠,耗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即使如此,遇到的难题一个接一个,工程进度非常缓慢。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了,主管工程的官员愁眉紧锁、心急如焚,食不甘味、彻夜难眠,不经月间从一个精神十足,豪气冲天的中年汉子,变成了精神恍惚的老者;须发变成了花白,眉毛也染上了微霜。
有 一天,突然来了一位工匠,只见他衣着古朴、皓首苍髯;一张古铜色的脸膛,布满了岁月的沟壑;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透露出真诚、朴实、憨厚。他手拿着锛、凿、斧、锯等诸般木工工具,找到主管要求参加施工。主管打量着来人样式陈旧的衣着,慈眉善目、和蔼可亲的神态,再看看工地上穿着华丽、抓耳挠腮的工匠,脸上立即现出一副鄙视的神色,沉思良久,本来不想接受他的请求,量他一个其貌不扬、行将就木的老木匠,又能如之何,反而在饮食起居上要多加照顾,劳神费力,增加无穷的烦恼;可转念又一想,欲求无门、欲哭无泪之际,来了援军,不正是可喜可贺求之不得的事儿吗?拒绝老者,岂不辜负了他的一团美意,于情于理都说不通。虽说只有区区一人,而且老态龙钟、拙拙笨笨的样子,但是终究带来了一丝希望,一丝幻想,所谓放屁添风、撒尿和泥。把老木匠留下来,对大家,对自己至少精神上也是一丝安慰。想到这些主管脸上不禁又增加了几分无奈、几分尴尬、而又有几分庆幸的神色,懒洋洋地说:“欢迎——欢迎!那——你去劈楔子吧!”来人并不在乎这份无关紧要的工作,也不在乎人们异样的眼光,欣然地加入到忙碌的人群中。他搬来了一根最大的木料,拿出墨斗、直尺、曲尺、角尺等工具就干了起来。收工时,工头清点人数才发现老木匠不见了。工头告诉了主管,主管问遍了所有的人,人们都不知道他的下落,只找到了那根木料。只见上面横七竖八、密密麻麻地画满了墨线,有横的、有竖的、有正的、有斜的、有直的、有弯的;有长方形的、有正方形的、有圆形的、有三角形的、有椭圆形的,各式各样,不一而足,应有尽有。看着好好的一根木料被画得乱七八糟,主管官员气就不打一处来,连同多天来积蓄在心中的焦躁、不安、委屈一起发泄出来。他火冒三丈,大声呵斥到“哪里来的老匹夫!实在是可恶!好好的一根木料糟蹋了!”一面说一面狠狠地踹了一脚。只听“哗啦”一声响,木料化做小山包似的一堆楔子,所有的人都大吃了一惊。人们继续施工,逐渐淡忘了老木匠和楔子的故事。只是木工需要时,才到那堆楔子中去按形状、大小去挑选;渐渐地人们发现根本不用挑选,即使是勤杂工去随手拿一个,用在哪儿都合适;再后来不只是木工,泥瓦工、画匠、雕刻匠也开始使用楔子。起初人们只是羡慕有人为木工劈出如此好用的楔子,抱着侥幸、试试看的态度,没想到屡试不爽、屡用屡灵,于是乎用楔子成为了一个人人皆知、心照不宣的秘密。说来煞是奇怪,只要遇到难题人们想也不想就钉上一个楔子,不论什么问题马上得到彻底解决!工程进展加快了,人们愁眉苦脸的表情消失了,主管官员也精神大长,露出了久违的笑脸。前、中、后三座大殿拔地而起,就在只剩下最后一处龙口时,问题又来了。人们想尽了办法,但不论怎么做都不能顺利合龙,关键是救命的楔子用完了。主管官员又是一惊,他左思右想、思前想后,猛然间恍然大悟,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他让所有的人都停下来,来到原来放楔子的地方,一部分人拿铁锹挖,另一部分人拿铁耙搂。人们仔细地挖了又挖、搂了又搂,终于找到了一个钩头楔子,所有的人都激动万分、欣喜若狂。突然,主管官员左右开弓抽起了自己的嘴巴,人们不禁愕然“大人!您这却是为何呢?”官员一边继续狠狠地抽着自己的嘴巴,一边老泪纵横地哽咽:“我——我狗眼看人低!我——我有眼不识泰山!原来——原来前些天来的那位老人!那位爷爷!那位老祖宗——是,是祖师爷!是——是鲁班仙哪!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