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四大美女,她们有“沉鱼落雁之姿,闭月羞花之貌”,即花溪浣纱的喜事、和亲匈奴的王昭君、拜月祈愿的貂蝉、醉酒赏花的杨贵妃。若论在历史上有较大影响的当属王昭君。王昭君胡汉和亲,流传下千古赞颂的佳话。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西汉南郡秭归人。本是民间良家女子,被选入汉宫为“待诏”。王昭君天生丽质,品行高洁,不事媚谀。因此,“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愿”。当时汉王朝与北方匈奴战事频繁,各族人民灾难深重,百姓期盼和平。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自愿归附汉朝,第三次南下会见汉元帝,表示“愿婿汉氏以自亲”王昭君得知,自愿请行出塞,充当和亲使者。
《后汉书》生动地描述了昭君出宫时的情景,自此胡汉双方友好往来长达60年之久。是时“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昭君慢慢地习惯了匈奴的生活,和匈奴人相处得很好。她一面劝单于不要打仗,一面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使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了60年。昭君死后葬在匈奴人控制的大青山,匈奴人民为她修了坟墓,即青冢,并奉昭君为神仙。
昭君出塞和亲,是当时汉匈双方政治上的一件大事。汉元帝为纪念这次和亲,改元为"竟宁",意为和平安宁。呼韩邪单于把昭君封为宁胡阏氏,即胡汉友好皇后。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也反映了当时各族劳动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在呼和浩特市附近的汉城和包头市附近的西汉晚期墓葬中出土的"单于和亲"、"千秋万岁"、"长乐未央"、"单于天降"等瓦当和"单于和亲"4字砖,以及"单于和亲"、"千秋万岁"、"安乐未央"12字砖说明长城沿线各族人民对和亲和昭君出塞的热情颂扬。昭君出塞和亲,播下了汉匈和平睦邻的种子,这颗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对以后汉族与北方各兄弟民族的团结友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幸的是,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结婚仅两年,呼韩邪单于就去世了。她和呼韩邪单于生了一个儿子,名叫伊屠智牙师。呼韩邪单于死后,昭君又依据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习俗,改嫁呼韩邪单于第一阏氏所生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昭君与雕陶莫皋生有两女,长女名叫须卜居次,即须卜公主,小女名叫当于居次,即当于公主。
昭君和呼韩邪单于结婚时,年龄大约20岁左右,估计在新莽年间(公元前9年~23年)去世。据敦煌发现的唐代《王昭君变文》记载,昭君去逝后,埋葬仪式按匈奴习俗进行,非常隆重。昭君墓现在位于呼和浩特南郊9公里处的大黑河畔,一直以来都是呼市人民的骄傲。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