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龙光阁2

家乡区县: 淮安市淮安区

地方人士每逢重九相率登临龙光阁,凭栏四顾,不仅三城在望,辽阔肥美的田野也一览无遗。丁晏有诗二首纪其事:
壬戌重九日登高偕廖菊屏、高伯平、李小淮、金筱韵、曹莼江、杨石卿、李少石集饮龙光阁:
金风秋肃届重阳,高阁登临快举觞。
黄菊餐英香溢酒,丹枫绚采老凌霜。
层楼盘郁腾云上,一水萦迴绕郭长。
极目南天烽未靖,持螯莫负此家乡。
癸亥重九登龙光阁
凉秋夜雨洒平皋,倏见朝阳兴倍豪。
丰稔时宜人共乐,晴和天许客登高。
水长东海迎龙脉,野阔西风落雁毛。
胜侣招邀拼一醉,莫将佳节负题糕。
中秋日亦有登高赏月之举,先曾祖叔居(丁晏之三子)先生有诗:
中秋月夜登龙光阁十六韵
杰阁苍穹近,登临望远堤。微波落沙岸,早稻熟秋畦。
风静铃无语,云黄影不齐。遥村惊犬吠,隔树乱鸦啼。
碧水鸥凫浴,雕檐燕雀栖。柳阴依古寺,篝火露前溪。
天迥夜光冷,霜寒木叶凄。楼高疑月小,野阔觉星低。
闪闪灯辉耀,青青草色萋。纳禾休叱犊,植麦又扶犁。
耆寿皆称盏,童年正佩觿。披襟凭倚槛,曳袂上云梯。
放论人同乐,吟诗笔欲提。归途湿凉露,荒店唱鸣鸡。
遗像常尊奉,忠诚试考稽。待看悬蕊榜,帖报喜金泥。
龙光阁亦作邑人春游之所,如邱锡彤《登龙光阁春望》诗云:
龙光高阁耸遥岗,俯瞰郊原万顷苍。
石碣荒凉藏野草,河流屈曲绕城墙。
麦苗经雨含深碧,柳色摇风展淡黄。
陌上踏青人不少,年年踊跃为春忙。
祖饯、洗尘亦有假龙光阁以增其盛,如邑人顾震福(竹候)诗:
将赴省试偕周佩玱(珩)、张郁斋(绍文)、丁善甫(积福)、王蓉轩(镜人)、王鲁山(恩绎)暨从兄培深(达源)集南城外龙光阁:
巽冈杰阁耸层岩,翘秀淮山久不凡。
万里寒光射星斗,三城秋影送风帆。
高飞鸿雁辞菰蒋,小隐虬龙拥桧杉。
千仞振衣遥望处,葱茏佳气日边衔。
这座龙光阁自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修复至一九四三年拆毁,在一百年中一直是地方人士及各地过客游览的胜地,题咏甚多,大半散佚。
附录
丁晏《重建龙光阁记》:
郡城南郭外,旧有龙光阁,前明漕督朱烈愍公所创建也。自建阁后,科甲鼎盛,民物殷富。形家谓巽地高峰,为一郡风水所系,故建诸护城冈上,踞最高之地,俯瞰城中,与文通塔首尾相应。阁门向西,亦与县庠门相应也。阁圯于康熙二十年间,久之划为平地。嘉庆辛酉汪文端公延季解元惇大来淮,周览形胜。谓龙光阁急宜修复,后效方长。文端倡修,以工钜不果。
道光甲午,李总宪在笈,与余商榷重建,捐资得五百金。经费不及十之一,总宪入都,事遂寝,壬寅夏有事修城之役,余锐意并成之。会东阿周公任漕督,购大木将有所建,公旋代去。署漕督安邱李公,余请以拨用建阁,李公欣然允从,得大木千有余株。盐河北旧有废垣砖圈,城外古红桥有废河石工,埋于深土。余请于当事,取以济工。掘地丈余,得古砖十万余个。大者重五十斤,小者亦十余斤,砖厚且坚,非近今所有。叉掘土得大石七百余块,质重而色赭,工人谓石之最坚者。时鹾商毁宅,有大石门二区,大石础数十个,皆深绿色有文,他宅皆不称。无有购者,久欲施建庙宇,而不之用。至是遂捐以建阁,今前后所置巨石高门是也。计木石砖三者最铝,皆天所赐。遂诹吉于癸卯四月中旬决意兴作,及举锸起土,而基址尚存,阁之方向宛然矣。
阁凡八角、象八风、缭垣皆中实,下墙厚三尺六寸,递上而减。瓴甋置里,煮糯米汁灌之,镐以铁挶。阁凡三层,外有周廊,共高七丈有余。上二层开壁窗燃灯,凡二十四,象二十四气。工将大半,而顶仍缺如。匠言当铸以铜,索值甚昂,且非数月不能办。先是清河建塔,既建复毁,其铜顶犹存司工家,余宛转求得之。加以刮,摩以汞,镀黄金四两,下承铁锅重六百斤。遂于九月十五日告成,祀文昌,魁斗之神。塑像以桂,龛以楠,几以柏,楼板及槛皆用柏,雕画精丽,皆良工也。既成而官绅致祭,读祝者为上舍汪鹤龄、祭土神者为武生倪君家驷,二君即以是科捷乡魁,萃于一时。则后此擢第掇科,正未有艾也。
越二年,又于阁前建精舍,有厅、有房、有庖、有圃、有僧寮。旧有朱烈愍公祠在二郎庙,今移祀于北厅以报忠烈,不忘初也。置稻田一顷零,以为岁修之费,勒石详载,共用钱九千余缗。方是阁之初建也,余如蚊蝱负山,又兼修城大役,颇有嗤其不量力者。迨其成也,观者云集,莫不惊为奇特。然以如是之铝工,而成之如是其速。城工既竣,斯阁复巍然峙于东南,则皆天之祐助土风民生,将兴起以鸣国家之盛。而余之苦心,藉以大慰。要其所以成之者,则非余之所能为也。至于协谋佽力,何君锦用心最勤,牟君炳章次之。同乡有相助为理者,则有总宪之文在,兹不备书。道光二十四年岁在甲辰十二月。

微风四叶1(2014-11-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