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水利枢纽工程1

家乡区县: 淮安市淮安区

古城淮安,地处淮河下游,洪泽湖畔,苏北腹地。
追溯历史渊源,淮安一直与水联系在一起。这里曾经是漕运总督之所,商贾云集之地,盛极一时。自历史上黄河夺淮以后,水患不断,洪水危害更烈。有民谣说:“倒了高家堰(洪泽湖大堤),淮扬二府不见面。”因为统治阶级的没落腐朽,广大劳苦大众受水害之苦而无力整治,只能把全部希望寄托在“镇淮楼”上。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彻底根治水害,造福人民,党和政府领导人民进行了以治淮为中心的各项水利建设。一九五一年,毛泽东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治好!”的伟大号召,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制定了淮河“蓄泄兼筹”的方针,审批和部署了治淮工程。从一九五一年冬到一九五二年春,苏北一百三十万水利大军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治水高潮,以八十三个晴天的高速度,开挖了一条西起洪泽高良涧,东至射阳扁担港,全长一百六十八公里的苏北灌溉总渠,为淮河打通了一条入海道。
五十年代以来的四十多年内,在淮安城南的大运河及苏北灌溉总渠上相继兴建了运东分水闸、运南节制闸、淮安船闸、运东船闸、淮安抽水一站、二站、运西水电站、运东水电站、淮安复线船闸、淮安抽水三站等二十多座水利建筑,用以调节控制运河和总渠水位。在不足两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有如此密集的水利工程建筑物群,实属中国罕见,世界少有。
淮安抽水一站八台机组,总装机容量四千八百千瓦,抽水能力为每秒六十四立方米。淮安抽水二站两台机组,总装机容量一万千瓦,水泵直径四点五米,抽水能力为每秒一百二十立方米,处于全国大型泵站的前列。九六年由世界银行贷款兴建的淮安三站,采用的是灯泡式贯流机组,属国内首台,正转可抽水北上,补充淮水之不足;当淮水充裕时,可反向运转发电送入电网,两台机组抽水能力为每秒六十六立方米。运西水电站装水轮发电机十台,总装机容量两千千瓦。这些工程中所用机电设备均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和安装的,它表明我国的水利建设事业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每座抽水站还建有相当规模的水下工程,最深的水泵层离地面十五米,相当于五层楼的高度。淮安水利枢纽及配套建筑物有四座大型电力抽水站,两座一百一十千伏变电所,二十六座大型涵闸,三座水电站,四座船闸。这些建筑物分布在淮阴、盐城、扬州三市八县(区)境内。淮安水利枢纽工程的运用,能够灌溉、排涝、泄洪、通航、发电,形成综合型效益。这里是水的编组站,江淮之水在这里重新分配后,可东下,可西行,可北上,可南去,涝可排,旱可灌。把长江、淮河、大运河、灌溉总渠、洪泽湖、白马湖、高邮湖等水系连成一片,实现跨湖泊调度,远距离输水,达到多方位受益。三十多年来,这些工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仅九四、九五、九六年就抽水一百亿立方米,相当于三个半洪泽湖的蓄水量,为苏北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微风四叶1(2014-11-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