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下旧为山阳辖境淮郡城外第一大镇。其名缘起目前尚无定论,可能出于民间俗呼①,册籍始见于吴玉搢所著《山阳志遗》。其地介于河湖之交,既有满浦坝握西湖要枢,又有相家湾据大河天险。
明永乐十三年(1415),督理漕运的平江伯陈瑄凿清江浦引湖水通漕,使运道改变径指山阳城西。以致漕艘贾舶连樯,云集湖嘴,回空载重百货山列。继之纲盐集顿,鹾商纷纷投足。从而人文蔚起,甲第相望,园亭林立,成就了河下明清两代历三百余年之繁华兴盛。
当年盐荚盛时,河下诸商均以华侈相尚,莫不璧衣锦绮,食厌珍错。其第宅、园亭、花石之胜,斗巧炫奇可比洛下。街衢巷陌之间,锦绣幕天,笙歌聒耳,游赏几无虚日。其间风雅之士倡文社,执牛耳,招集四方名士联吟谈艺,坛坫之盛,甲于大江南北②。明代诗人邱琼山的《过山阳县》记录了河下早期成化、弘治年间(1465-1505)的盛况③:
十里朱旗两岸舟,夜深歌舞几时休?
扬州千载繁华景,移在西湖嘴上头。
河下虽区区弹丸之地,但在其鼎盛阶段的三百余年里,其第宅园亭数目之众令人瞠目。较为有名的有夏曰瑚的恢台园、黄兰岩的止园、刘切庵的一篑园和思园、杜首昌的绾秀园、张新标张鸿烈父子的曲江园、程莼江的晚甘园、程镜斋的荻庄,此外还有舫阁、漪园、且园、九狮园、宜园、寓园、带柳园、半乐园、十笏园、师意园、小桐园、一卷一勺园、亦庐、可止轩、补萝山房等等,实在是不胜枚举。而其中尤以曲江园最极淮阴园亭之胜,遗存之题咏唱酬也最多。本文对该园作一番考述,旨在再现河下昔日繁华之一斑。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