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我们既已搞清程氏曲江园的历代主人,当然还必须进一步搞清其历代主持文社的人。为此笔者翻检了历年所得有关曲江园的题咏,发现程克庵的遗诗中,不少均为康熙三。卜九年(1700)以前的作品。而且这些诗稿中,柳衣园名均未出现。另考风衣是出生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爽林是康熙四十三年(1704)中的举。这就说明程氏买园的时间确为康熙中期。买园后在程朝宣手中,主持坛席的人只能是程用昌,易名的时间也确系程眷谷成为第二代园主以后。而此时主持文社的才是爽林、风衣兄弟。
爽林,名垲。风衣,名嗣立,原名城,号水南、一号篁村。乾隆初举博学鸿辞不就。生性英敏,读书一过即诵。诗文苍深,气味醇古。工行、草书,精于山水。风流隽望倾倒一时,交游满天下。尤为有趣的是,若有人求其书,则以画应;有人求其画,则以书应。若求其书、画,则必与对坐,讲庄子、毛诗数则。⑩
正因为风衣如此风流儒雅,在他与其兄主持曲江园文社期间,才得以凝聚大江南北的名士耆宿。其中有会稽徐笠山,宛陵汪师退,桐城方南塘,长洲沈德潜,金坛王汝骧、王澍,涂山吴纯人等。当时程氏族中文人高士也不少,有程增(维高)、程均(又庠)、程坤(退翁)、程銮(坡士)、程钟(葭应,不是前文所提之程钟,是其从曾祖)、程垫(秋水)、程鉴(镜斋)、程沆(琴南)等。在淮安本邑的诸名宿中,周白民(振采)、刘万资(培元)、刘万吹(培风)、王素珍(家贲)、邱庸谨(谨)、邱长孺(重慕)、吴慎公(宁谧)、边颐公(寿民)、戴白玉(大纯)与风衣并称为曲江十子。如此壮观的阵容,使得曲江楼稿风行海内,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五
爽林、风衣在曲江园的文坛上消失以后,曲江园便开始进入了她的衰落期。曲江园的园主也就再没有请过外人来主持文社。当程元龙成为园主之时,往日大规模的燕集更是越来越少。他把主要精力放到了课子读书上,把重振先贤声华的希望放在了儿子们身上。然而第四代的园主并没有能扭转乾坤,在史震林所写的《记》中,清楚地记述着:尧峰虽然不敢有坠先泽,忙于“修葺、补花、增竹、扶石、疏泉,”也忙于宴宾接客。但是好景不长,乾隆三十九年(1774)秋,黄河决于老坝口,河下以西地势尤卑,水深达丈余。庐舍漂没,人死无数,浊流淤垫。大水退后,虽百业如常,然元气尽丧。⑾程氏家境日下,《河下园亭记》中就有程晟把自己的燕诒轩卖与丁兆祺的记载。曲江园日益衰替。⑿
道光七年(1827)纲盐改票,盐运的集散地移到了渭河(即淮阴)西坝。河下的富商巨室均销歇,人烟凋敝,高堂大楼拆为旷野。曲江园园址也就整个湮没,悉付杳茫想象矣。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