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香山的故事

家乡区县: 北海市海城区

南香山上的百花寺,在当地民间流传的故事里,相传它的开山始祖是与广州光孝寺同属一门的远尘和尚,而与百花古关系影响较大的"巢僧"则来自江西一座寺庙,原名叫融老和尚。相传融老和尚在退院休闲后,一时无拘无束,听人都说广东好,就想趁身体尚好前往一行。经数月跋涉来了广东增城县境内的南樵山。他细看此山很有气势,遂攀上峰巅四眺,只见西北兵陵起伏,层峦迭翠;东南一望平川,阡陌纵横,村庄错落;山林幽深,流泉清沏。融老和尚为之陶醉,乐极而忘返,就想在此住下清修。
他见南香山中有座破庙,虽是残垣断壁,荒草离离,略经收拾,倒也可以栖身。融老和尚遂安顿下来,取山泉为号,改名为"南樵老僧"。每日念经打坐,饥吃野果,渴饮山泉,"南樵老僧"大号逐渐为世所熟悉,上山来百花寺的人便络绎不绝。
相传融老尚当初曾是独自攀上深处,选棵大树砍些茅草,在树上搭了个简易巢,权作居住和修行之用,"巢僧"别号也由此而来。说来也怪,起初,一群老虎在树下转来转去,对树上的老僧虎视眈眈。后来受"巢僧"的影响,一个个变得温驯贴服,视巢僧如同老朋友般,常常一起玩乐。有一天一只老虎离开禅区,暴死于山口,村民发现后欲将其剥皮取骨,巢僧以好生之德说服村民,就地埋葬死虎。传说此后,再无老虎伤人之事发生。
明代始建莲洞书院以后,南香山更是一度重现辉煌。然而到了清代,很多反清的绿林汉子,又看中南香山的地形优势,占据山上的书院庙寺为巢宇,与清兵作殊死的抗争。战火屡起,八方学子望而却步,四面香客闻之生畏,历经兵匪之乱把南香山糟塌得面目全非。
此番重上南香山收益良多,离不开新塘当地的几位文人朋友,他们是增城作协副主席湛汝松、原新塘副镇长兼增城文联副主席陈裕荣、湛若水同宗后人湛柱辉和湛凌松。他们算得上是代表了目前对南香山最为痴情的人。几十年来,他们利用业余时间收集整理了民间流传的关于南香山的许多资料,但终因年代久远差强人意。
沧桑变化,兴废盛衰。像南香山这样身上承载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人文,并融道教、佛教与儒教在此"三教合一",这在全中国也是不多见。这也分外让人对何时重建百花寺、莲花书院和莲洞书院翘首以待,毕竟它已成为悠久历史文化的一种传承,鼎足南粤三樵的历史盛名有一天也终将完满而名至实归。

张春旺(2014-11-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