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是众所皆知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自襄樊更名襄阳以来,这座城市被注入了2800多年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卞和献玉、马跃檀溪、三顾茅庐、水淹七军……无数的历史事件和历史故事被打上了襄阳烙印。
“凭山之峻,据江之险,没有帝王之都的沉重,但借得一江春水,赢得十里风光,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自古就是商贾汇聚之地。”襄阳,被金庸、冯骥才等专家学者誉为中华腹地的山水名城。
深厚的文化积淀是襄阳最浓郁的特色和最宝贵的资源,是襄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活力之源。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襄阳拥有的文化种类灿若繁星,找准文化精髓,从众多文化中提炼出核心文化,对襄阳旅游定位,重塑襄阳的旅游品牌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襄阳旅游局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开展“我眼中的襄阳——襄阳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文化社会意见征集活动”,希望广大市民积极参与,选出您眼中最具代表性的襄阳旅游文化。
古有“江河淮汉”之说,汉水流域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襄阳踞汉水中游,东西交汇、南北贯通,“汉晋以来,代为重镇”,是汉水流域最重要的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襄阳成为历史上的区域性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成为汉水文化中具有重要影响和代表性的区域。主要体现在商业文明历史悠久。汉水是中国古代内河最便捷、最畅达、最繁忙的“黄金水道”。襄阳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是汉水流域最重要的水陆码头,商业文明延绵2000多年。汉代襄阳“南援三州,北集京都,上控陇坻,下接江湖,导财运货,懋迁有无”;唐代襄阳“往来行舟,夹岸停泊,千帆所聚,万商云集”;明清时期的襄阳“商贾连樯,列肆殷盛,客至如林”,建有20多个商业会馆、30多个码头,商业辐射到黄河上下、长江南北。
襄阳是“中国书法名城”,历史上代表性人物有三国时期的梁鹄、邯郸淳,隋唐时期的丁道护、杜审言,北宋时期的米芾、米友仁、张友正等。米芾世称“米襄阳”,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他的画以“米点山水”著称于世,他的《研山铭》成为千百年来人们习书临摹的法帖。襄阳的汉水文化影响深远。如果说汉水上游的汉中地区是西汉源头的话,那么汉水中游的襄阳地区就是东汉的源头。刘秀在舂陵发起,中兴汉室,成为东汉开国皇帝,使襄阳在汉水文化传播中具有重要影响力。韩国至今沿袭汉朝建制,设有襄阳郡,保留有岘山、汉水、鹿门、太平门等襄阳的地名。美国、日本、台湾、香港以及上海、天津等地都有以襄阳命名的街道和公园。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