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话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两个古语之一,一个是粤语,一个就是双峰话,每次我与父母通话,均被误认为是日本语,其实与日本语是大相径庭的,双峰话属于古荆楚语言,由于双峰山峦层叠,开发尚晚,其语言并未被外在所同化,就算在湖南省内双峰话也是独树一帜,自成体系,而原来的荆楚大地湖北湖南各地方语言几乎都被同化,长沙株洲湘潭大体属于长沙话势力范围,而湘北的方言是转舌音的长沙话变种;湘西近川,多为四川官话;湘南就是西南客家话语系了。唯独双峰话一直保持着古荆楚语口音,未受大的影响而有改变,而今随着人口流动往来频繁,年轻族群同样回家用普通话交流,这却有了杞人忧天之虑,语言是一个民族之魂,是一个族群文化的根源,双峰话蕴育了双峰的耕读文化,经世致用的治世文化,家庭富厚文化,并且造就了曾国藩、蔡和森,蔡畅等影响中国的伟大人物,因此双峰话不仅仅只是说话的语言,而是几千年的文化表现。
据说在晚清时代,慈禧太后与曾国藩沟通的时候当做一种娱乐消遣,因为曾国藩说话抑扬顿挫,话语铿锵有力,配合丰富的表情,如同说书一般,当然曾国藩每次都是很认真的与老佛爷对答,但是慈禧太后经常把曾国藩的话理解错,闹出了很多笑话,让慈禧老佛爷很是开心,一种语言可以让老佛爷如此开心,当然倍受关注,因此双峰话曾一度被提及为国语。清朝末期有官员提议,慈僖太后都已经答应了,但由于曾国藩公务太忙,未来得及组织大学士们撰写拼音方案弄出来就仙逝了,导致双峰话成为国语错失良机,此为传说,可做饭后谈资聊聊,(普通话属于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胡族语言,并不属于古汉语语音体系)。
有人说双峰话跟现在的湘乡话相同,这话不假,因为老湘乡就是现在的湘乡和双峰两个地区组成的,1952年分成两个地区,但是原老湘乡地区,双峰也是属于湘乡的老山区,所以湘乡话有一部分词汇是与湘潭相近了,但是双峰话与现在社会所公认的湖南话即长沙话是有很大的区别。长沙话发音以清音为主。而其受到西南官话的侵蚀太大了,发音方式与川话发音方式类同,所以长沙话为代表的新湖南话并不是很难懂,特别是湖南电视台被汪涵等人进行推广后,全国人民都能丢上两句新湖南话。
很多人误认为双峰话只有一种话,其实不然,双峰话是“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语”。本人系双峰县梓门镇白山冲人,出了本村到隔壁村就有几个字或者十几个字的发音不一样,如果到隔壁镇上了,差别又可能差别出几十个字的发音,要是到了曾国藩大人的荷叶镇,那可差别可就大了,一百多个字的发音完全不同了,当然多听几次,彼此都能很快听懂对方在说什么,也能很快将对方的发音领会,并且可以直接用对方的发音顺畅交流。特别是在读高中的时候,各个镇上的同学一开学,叽里呱啦的方言扎堆,彼此沟通起来那叫一个热闹,但是时间长了并不影响彼此沟通。
但是你不要认为双峰话就那么容易学,我们自己学自己的容易,因为发音方式相同,只是音不一样,我们内部学起来快,你外面的人想来学,那就难了,除非你有非常好的语言天分,比如我一甘肃的表嫂,嫁到双峰一年,双峰话溜溜的,还有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双峰人能听懂宁乡话,长沙话,湘潭话,株洲话,益阳话,衡阳话,岳阳话、邵阳话。但反过来,他们却基本上听不懂双峰话。邵阳和湘潭还是属于临近的区域,却压根听不懂双峰话,双峰话之难可想而知了。
双峰话恐怕是中国方言中是最难懂,也是最难学的方言之一,学双峰话难过学粤语和闽南语绝对不为过,当然你会说,干嘛要学你双峰话,你又不像粤港澳那么发达,是的,外来人可以不学,但作为双峰人我们应该珍视自己的母语,而今双峰话已经开始被外来语言特别是北方语系普通话的冲击太严重了, 比如妈妈,以前读“Menma ”现在读成"momo"即妈妈。爷爷以前读做"gaga" 现在有的地方开始叫“yaya”这是爷爷的双峰话读法,比如爸爸,以前读“diadia"即”爹爹“,现在读”baba"几乎是现代读法,其他更多的名词几乎都被普通话所替换,说来惭愧,很多地道的双峰话我几乎忘记说了,只有回到老家,才突然从邻居口中听到某一句久违了话语表达方式,那叫一个亲切啊。
也许50年后,也许100年后,双峰话当中许多词汇都会被消失,许多双峰歇后语也会消失,但是这些话作为古荆楚语的最后一支,已经传承 了几千年,作为双峰人我们应该把它传承好,普通话让我们双峰人提高了与外界沟通的效率,但是作为我们灵魂与文化的根源,我们应该去保护,也许离开我们的方言,我们照样可以活着,照样可以活得很好,但是这种语言当中有我们祖先的魂,有我们祖先的智慧,作为人类我们得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所以如果你是双峰人,请使用双峰话沟通,我们可以骄傲的说 “昂涔桑哼雷咯”。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www.wm23.cn/mystar
梧桐子主页 :http://www.wutongzi.com/uc/14038650.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