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阳信—“造城运动”(二)

家乡区县: 滨州市阳信县

    梨乡遭遇突变:强推小麦 竟为挖湖

     据资料显示:阳信县年平均气温12℃,年降雨量在600毫米左右,土地肥沃,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的成长。近年来,通过农业结构调整,阳信县已基本形成以优质粮棉、鸭梨、蔬菜为主的三大优势产业,鸭梨栽培历史悠久,迄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目前阳信县鸭梨栽培面积达20万亩,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鸭梨之乡",鸭梨已成为展示阳信形象的特色品牌和绿色名片。

     今日的“鸭梨之乡”却突生巨变,依“两湖”现场示意图显示,两湖共占地一千三百多亩,其中占用南关村耕地九百多亩。当地农民讲,这900多亩耕地,全是基本农田,基本农田的石碑原来就位于现在“翡翠湖”的施工现场,现在已经看不出农田的样子了。

     村民商某说:“翡翠湖建设,从来没有向老百姓出示过任何手续,很多老百姓都是被骗了,即使同意的,老百姓手中也没有任何协议,只是每年补偿800斤小麦800斤玉米钱。因为这是我们最后的一点耕地了,为了不被强占去(耕地一直是强占),老百姓轮流守护着自己的麦田。但是,2010年4月26日,阳信镇领导刘宝平、白树根带人,连夜将5户百姓10多亩尺高的小麦,用推土机强行推了……2010年7月26日夜里一点,镇政府再次将南关村20多亩玉米地,强行推倒,用于搞房地产开发……”

     村民毛老汉介绍:“从08年修河东一路开始,我就开始投诉举报,但到现在非但没有解决,而且越演越烈,现在我们一点地都没有了。现场你也看见了,原来的基本农田早已面貌全非,可至今还有30来户没有签字领钱呢!为此,我们从县里告到市里,再到省里,包括国家信访局和国土资源部,我们都找过了,到现在也没有解决!”

     据南关村农民讲:村里的地都是上等良田、基本农田,每年亩产小麦1300斤,玉米900多斤,现在每亩地只补偿800斤小麦和800的玉米钱(按当时的市场折价),即便是每年亩产小麦800斤,玉米800斤,按市场价折算也不止3000千元钱,更不用说搞养殖或种植经济作物了。大棚种植一般情况下每年每亩产值也在20000元以上,就这,还未必能全部拿到手……关键是我们的土地被永久性占用后,补这点钱哪能够生活?!找工作都不知道去哪里找!听说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更别说我们这些既没文化、又不懂技术的农民,真不知以后怎么过?!向记者诉苦的农民眼里充满了迷茫和无奈……

1.2.3.4.5。(2014-11-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