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里机器轰鸣,一个个大项目落地开花、吞金吐银,为工业带动型县域经济强筋壮骨;崭新的城镇里,一栋栋靓丽的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的柏油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一个个公园广场匠心独运,花团锦簇。金沙之城,溢彩流芳;广袤的田野中,碧绿的无籽西瓜、金黄的万寿菊、火红的辣椒,以及集中连片的设施农业小区交相辉映,书写着现代农业的传奇....... 奈曼,这个沙地面积占62%的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旗,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秉承“开放转型、创业富民”的理念,按照“创新奈曼,实现突破”的总要求,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进“三化”进程,谱写了一曲富民强旗、跨越发展的浩浩长歌! 发展非资源产业,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近年来,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坚定不移地把发展工业放在了全旗经济的主导地位,全力推动工业集中、企业集聚和产业集群,通过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经济总量的扩张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积极搭建工业发展平台。为促进工业经济集约集中发展,有效解决工业发展与农争地的问题,按照“设施先行、项目兴区、服务完善、滚动发展”的建设思路,筹资6亿多元,在沙荒地上先后规划建设了奈曼工业园区、奈曼化工园区、八仙筒工贸区、白音他拉轻工食品加工区、黄花塔拉羊绒皮草加工区五个专业园区,总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目前已完成“四通一平”20平方公里,入驻项目182个,带动就业1.7万人,产值占到全旗工业产值的85%,平均每亩土地对财政贡献达到1.6万元。2009年,奈曼工业区被晋升为市级工业园区。“十二五”期间,依托巴新铁路这一“能源”通道和谋划的重大项目,努力打造“煤—电—冶—建”循环经济产业、装备制造业、精细化工、能源产业四个产值超百亿产业集群,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积极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奈曼旗坚持“依托资源但不依赖资源”的理念,狠抓资源型产业的改造提升、非资源型产业的培育壮大,初步形成了建材、化工、能源、轻工食品加工、金属矿采选加工和机械装备制造六个主导产业,有效促进了产业延伸、升级和多元发展,实现了工业经济的纵深发展。其中,建材产业,以通辽中联水泥、仁创公司、华鑫公司等重点骨干企业为龙头,形成了年产125万吨水泥熟料、年产7万吨覆膜砂孚盛砂以及年产4500万块灰砂砖的生产能力。化工产业,以年产3万吨硫酸钾5万吨硫酸2500吨H酸的明州公司为龙头,建成了以活性染料产业链为主导的化工园区。轻工食品加工业,已形成年产5000吨白酒、12万吨淀粉、30万立方米细木工板,以及年屠宰5万头牛、30万只羊、20万口猪的生产能力。金属矿采选加工业,已形成年产14万吨铁精粉、3万吨铅锌的生产能力。能源产业,已形成年开采原油15万吨的生产能力和3万千瓦生物质火电、25万千瓦风电装机规模。机械设备制造业,泓海机械、鼎力机械制造项目建成投产,新型镍材料等项目顺利开工建设。 积极扩大招商引资。实施“走出去,请进来”发展战略,依靠招商引资宽领域配置各种资源,以项目建设的突破性进展提升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十一五”期间,奈曼签约工业重点项目208个,其中亿元以上41个。作为立旗项目,总投资240亿元的“煤—电—冶—建”循环经济项目,全部达产后年实现销售收入529亿元、税金21亿元,安置就业6000人。项目现已开工建设,一期2013年6月建成。 优化结构,推进农业现代化 按照主体功能区划和功能定位,坚持功能和产业融合。在南部山区以生态保护为主,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设施农业;在中北部平原区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建设高标准良田,积极发展优势种养业和“菜篮子”工程;在北部沙区,侧重荒漠化治理,积极发展集约化养殖业和沙产业。通过政府引导、资金扶持、协会促动等措施,全旗初步形成了高效种植、模式化养殖和劳务输出“三元”农村经济结构。 针对“十年九旱”的气候特点和地下水位逐年下降的实际,奈曼旗把生态节水和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了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力度,推广使用了节水高效灌溉和西瓜、红干椒等膜下滴灌技术,全旗有效灌溉面积、节水灌溉面积分别达到143万亩和42万亩。设施农业总面积由2007年的不足2800亩迅速发展到今年的9.5万亩,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增长点。百万亩玉米高产示范带建设,使粮食总产达到25亿斤。按照生态优先、草畜平衡的原则,强化标准化棚舍窖池、饲草料基地建设和秸秆深度转化,促进养殖业由粗放型向效益型的转变。 依托农牧业资源优势,累计培育供销合作社控股参股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31家,组建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194个,入会农民5400余户,辐射带动农户2.6万户,初步形成了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一体化经营格局,农民从加工环节和流通领域获得的收入逐年提高。 提升服务业水平,推动三产提质升级 近年来,该旗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推进“三化”互动的重要举措,通过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的路子,改造提升服务业水平,推动了第三产业提质升级。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在通辽市打造蒙东乃至东北经济区交通物流中心这一背景下,该旗规划和建设了华明物流园区,累计完成投资2.2亿元,安置就业500余人。目前,全旗建成专业物流园区1个,各类物流企业经营户达到34户。以沙漠为重点,倾力打造以民族风情、沙漠休闲观光为特色的旅游品牌,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旅游产业新格局初步形成。2011年,成功举办了首届奈曼国际沙漠文化旅游节等一系列旅游活动,提升了奈曼的知名度。此外,以拓宽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渠道为重点,积极为各类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信用担保公司的引进创造条件。成功促成了包商银行分支机构落户奈曼,一批小额贷款公司的挂牌运营,提升了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 提升传统服务业。通过加大投入建设了一批规模适度、管理规范的专业市场和综合市场,形成了以农机市场、农资市场、建材市场、明仁红干椒4个专业市场为骨干,覆盖建材、汽车、家俱、小商品农副产品等领域各具特色的市场体系。构建商品流通网络,促进商贸流通业规模化、体系化发展,逐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三级服务网络。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保障和改善民生 奈曼旗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中之重,切实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旗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创业园区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新建创业园区5处,新增创业型企业60户,累计新增城镇就业6600多人。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五险”参保人数达到15.1万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全面落实低保、“五保”供养扩面提标政策和贫困大学生救助、医疗救助政策,累计救助困难群众14.7万人次。加快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和幼儿园建设工程,新建、维修校舍26.2万平方米,整合农村薄弱学校120所,在全市旗县率先建成教育园区,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积极完善旗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启动建设了旗人民医院病房楼,新改扩建苏木镇卫生院10所,新建标准化嘎查村卫生室536个。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成了苏木镇卫生院综合改革工作,探索实施了公立医院改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单病种支付方式改革,实现了基本药物基层卫生院全覆盖。此外,利用本级财力,实施了女性免费健康体检、中小学生及学龄前儿童免费体检、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农业户口产妇免费住院自然分娩、免除丧葬户火化费、综合福利院建设等一系列惠民政策,广大群众在发展中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推进文化大旗建设,构建和谐奈曼 实施精神文明创建工程,通过开展“建设诚信奈曼”“创建文明机关”等创建活动,旗政府所在地大沁他拉镇被命名为“全区文明旗县城”。实施公益性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启动建设了奈曼画院,建成文化馆、图书馆、12个苏木镇综合文化站、311个嘎查村文化室、311个草原书屋等一批文化基础设施,奈曼图书馆晋级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并被评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完成了全旗有线电视光缆联网,新增通有线电视自然村215个,安装直播卫星地面接收设施1.2万户,使偏远山区、沙区群众收看到了信号良好的电视节目。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扎实开展“文化大旗”创建活动,推出了长篇历史小说《奈曼王爷》、舞剧《诺恩吉雅》《蒙古族婚礼》《绿之魂》等一批文化精品,先后有120多篇(件)文艺作品获得自治区以上奖励。积极打造文化交流与展示平台,与中国作协建立联谊关系,在奈曼建立了中国作家生态林,奈曼旗被命名为“中国作家创作基地”。实施群众性文化活动工程,坚持以社区、企业、校园、村镇、广场为主阵地,以诺恩吉雅文化节、校园艺术节等为重要载体,深入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有效改善了群众的精神面貌,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这是一块释放巨大能量的土地,这是一片孕育无限希望的沃野,这是一个美丽和谐的家园。在“推进思想再解放,谋求工作再突破,实现发展再跨越”的目标指引下,一个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奈曼正崛起在三千里科尔沁草原,崛起在中国的北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