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年斗转星移,二十三载沥风沐雨。她二十三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在民族教育这片热土上,把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无私地奉献给了她所挚爱的民族教育事业,用自己的赤诚之心和聪明才智培育了一批又一批蒙古族孩子全面健康成长。作为教师,她被评为全国中小学优秀外语教师,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中学特级教师、优秀教学能手,荣获自治区人民教师园丁奖;作为班主任,她多次被评为自治区、市级模范班主任;作为共产党员,她多次被评为通辽市优秀共产党员;作为校长,她先后管理的两所学校均以良好的办学条件、出色的教学质量、浓郁的民族特色居于自治区同类学校首位,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她,就是自治区劳动模范、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通辽市“三八红旗手”——通辽蒙古族中学校长高娃。
高娃,女,蒙古族,在职研究生学历。她于1986年大学毕业从教23年来,呕心沥血,默默奉献,一步一个脚印,从一名普通的英语教师、班主任到教研组长、教务处主任、业务副校长,2003年任通辽市蒙古族学校校长、党支部书记,2006年12月至今任通辽蒙古族中学校长。2008年当选通辽市第三届人大常委。
情系发展 锐意改革 打造民族教育品牌学校
高娃同志的身上,有一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有一种雷厉风行的作风,有一种推动民族教育快速发展的强烈愿望。作为校长,她有胆识,有魄力,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善于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对学校实行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人性化管理。
通辽蒙古族学校原来是一所只有16个教学班、不足500名学生的蒙古语授课普通学校,在学校发展举步维艰的关健时期,组织上任命她为校长,临危受命的她以推动学校发展为已任,锐意进取,大胆改革,紧紧抓住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三个关键环节,经过三年的辛勤努力,通辽蒙古族学校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办学条件达到自治区同类学校前列,教学质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连续3年中考成绩稳居榜首,学生在各项竞赛活动中连创佳绩,获得了良好社会声誉和办学效益,学校规模扩大到41个教学班、在校生近3000人,成为通辽市乃至内蒙古自治区规模最大、特色最鲜明的民族义务教育学校,成为民族学校发展的一面旗帜。她管理的通辽蒙古族学校以“蒙汉兼通、三语并进、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特色,先后被评为通辽市“文明单位”、“师德师风建设先进单位”,“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首批民族教育科研实验示范学校”、“红领巾示范学校”、“群众体育先进集体”,中国“平安校园”最佳学校。
高娃同志勤奋务实的工作态度、高超的学校管理能力、干练的工作作风得到了通辽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2006年12月她被市委破格提拔,调任通辽蒙古族中学校长。她深知自己肩负的民族教育发展的任务更重了,但她毫不退缩,凭着对民族教育的无限热爱之情,凭着多年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积极投身到学校管理的各项工作之中。她明确提出了“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提升”的办学指导思想,确定了“以人为本和谐校园、教学为中心注重科研、改革创新突出特色、促使每个学生最优发展、为学生终生幸福负责”的办学理念和“依法治校、以德立校、标准建校、民主理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思路。在新的岗位上,她一如既往地勤奋进取,忘我工作,在她的带领下,通辽蒙中教学井然有序,师生员工精神饱满,学校整体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特别是高考升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7年,高考上线绝对人数名列全市蒙汉高中之首,并实现连续四年包揽全区蒙授理科状元,高考成绩在通辽市取得12项第一名;2008年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突破千人大关,各学科成绩均列通辽市第一位,综合成绩名列自治区同类学校榜首;2009年,高考二本上线率超过70%,高分人数和重点率再创新纪录,特别是力夺自治区蒙授文科状元和理科自然分第一名。学校前后被授予全国少数民族示范性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教育信息化示范基地,自治区文明单位、示范性普通高中、普通高中管理先进学校、现代技术教育先进学校、民族教育科研和实验示范学校、学习使用蒙古语言文字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被广大干部群众誉为“科尔沁民族英才的摇篮”。高娃同志以其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出色的工作业绩,于2007年荣获“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2008年1月当选通辽市第三届人大常委会常委。
心系师生 以人为本 营造和谐向上发展环境
高娃同志工作作风雷厉风行,执行政策一丝不苟,坚持原则铁面无私,但她对教职工、对学生却始终饱含深情,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她善于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积极推行民主管理、依法治校,多方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学校大事都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事关学校发展的重大事项在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交由教代会研究讨论。她关心教职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经常慰问有困难的教职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每年春节前,她总是要到困难教职工家走访,问问过节的东西是否准备齐全,协调解决具体困难;对代课教师她关心爱护,嘘寒问暖;对离退休教职工她不忘慰问、探望,倾听他们的心声;对汉族教职工更厚爱一分,把增进民族团结体现到具体行动上。教职工劳动她在现场边干边组织指挥;教学检查她和分管教学的领导一起听课评课。她长期坚持加班加点工作,每天总是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开,每次的寒暑假基本都在学校度过,每年除夕夜她都坚持在学校值班,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全校师生作出了表率。
为了让广大师生有一个更加舒适的办公学习环境,她克服困难,多方筹措资金1000万元,为全校各班级全部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各科室、教研组都配备了电脑,并重新装修了多媒体阶梯教室、多功能播放厅,翻新了旧办公楼,维修了教学楼、宿舍楼,改造了学生食堂,建成了塑胶田径运动场。近两年学校对硬件建设的投入大、步子快,彻底改变了我校设施设备的简陋、落后面貌,对今后的发展莫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9年经自治区批准立项的学校实验综合楼项目已经启动,预计今年完工,这将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为通辽蒙中继续开展优质化教育莫定坚实的基础。她还多方协调资金,对学校教职工家属区路面、照明设备等进行一系列改造,解决了路面凹凸不平、下雨泥泞难行的问题,得到了教职工和居民的一致好评。凭着这样热情周到的关怀,她和教职工心心相印,教职工把校长当作自己的贴心人,全校上下人心思进,营造了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良好发展环境,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各项工作。
身系课堂 深化教改 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高娃同志曾说:“一站上讲台,就进入一种境界,看到的是期盼的眼神,感到的是神圣的责任”。作为教师,她怀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率先闯出了一条适合蒙古族学生特点的英语教学新路子,成为通辽市乃至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学校中最早尝试英语教学的“探路人”,在民族学校外语教学领域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自1992年以来,她所教班级学生 的英语成绩一直在全市乃至全区民族学校中名列前茅,她的学生阿荣高娃成为北京师范大学第一位接受过蒙语基础教育的外语系研究生,学生伊丽古玛英语高考获得148分,成为通辽市蒙古族学校历史上第一位考入清华大学的学生。她培养了一大批蒙汉兼通又懂英语的优秀人才,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她坚持以一名教育专家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增强科研意识和能力,先后发表了《初中蒙语授课学生英语课的教学体会》、《优化“三语”教学整体改革实验研究报告》等十余篇有影响的论文,并有多篇论文获自治区教育教学成果奖,有的论文还填补了民族学校外语教学的空白。因为出色的业务能力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自20沮年起,高娃同志一直兼任自治区“三语”教学研究会理事、自治区教研室兼职教研员、内蒙古教育学会蒙古族中小学英语教育专业委员会成员、通辽市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务,并多次为各盟市学校做示范课,对民族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她积极承担和组织实施教育科研课题,深化了教育教学改革。她牵头组织实施的《优化“三语”教学的整体改革实验研究》课题,获通辽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承担的《探索适合少数民族地区外语教学法》课题,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组验收并得到好评。在她的带领下,2007年以来,通辽蒙中成功申报国家级教科研课题2个,自治区级课题5个。她主持申报的《蒙古语授课高中自主创新学科教育和谐体系的实验研究》课题,被批准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一五”重点课题《西部民族地区中小学幼儿园自主创新教育和谐体系实验与研究》子课题,通辽蒙中被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自主创新教育研究课题组确定为实验基地。通过深化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通辽蒙中教学质量一直保持在自治区同类学校首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