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岭中学(二)

家乡区县: 浙江省奉化市

这些社会公益事业的兴办,大大加强了学校与当地社会的联系,推进了当地民众文化素质的整体提高,促进了学校与社会的同步发展。诸如农事试验场等经济实体的相继创建,为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科研生产实践提供了基地,同时为学校置下了庞大的产业,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自1931年7月增办了农职学校后,学校就分设了农职部和小学部。小学部包括幼稚园,由寿南强、贾锡胤、王景芬、徐季刚、谷雁来、凌世钦、张恺等先生先后负责。1939年,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小学部搬迁至摩诃殿(原为蒋氏原配毛福梅拜佛念经的庵堂),由朱国兴先生负责。其中幼稚园园主任始为周恭,后由唐古汉、张匪石等人继任。
校务主任是整个小学部的主管,他对校长蒋介石负责,具体管理学校日常事务,主持部务会议、主干会议和教师励进会。主干会议由体育、推广、事务、训育、教务等科系主干参加;教师励进会下设各研究会和委员会;部务会议下面设有教导会议,教导会议由高中低级班主任和短期班主任参加。
校务主任对下属各主任、教务、训导、事务部门、教研组、各级任课教师都订有明确的岗位职责规定。如:级任教师每周任课时间为900分钟,课任教师990分钟,行政兼职的酌减;在教师中实行《教材预定录及实施录制》,课任教师在开学后一周内,必须将全学期教材内容统盘安排,填入“预定录”,并逐日将施教过程中的情况记入“实施录”,以便学校核查监督,并供调研之用。教导处也制订一整套的规章制度,包括招生、学籍处理、学生出缺席、教师请假代课、教材表册审核、编排生活表、编辑报刊、学生学业测验、成绩报告等等。此外,对学生还有不少激励措施,如开展“五项赛”,即在放学、秩序、整洁、出席早勤和晚勤五方面互相开展竞赛,看哪个学生表现好。
教学时间不同年级有不同规定,低年级每课时最多为30分钟,高年级40至50分钟。各年级每天还设有身心、书法训练各20分钟,早自修40分钟,高年级另设晚自修1小时。每天课外活动规定为半小时。
课程设置除语数主课外,高年级增设英语课,低年级体音合并为康乐课,劳美合并为工作课。高年级的生产工作课每周是3小时,又男女有别:男生有木工、农工、打草鞋等课目,女生有裁缝、织袜等课目。
教学研究除语文、常识、工艺、音乐、体育五个科组外,尚有各项专题活动,诸如乡土教材、书法范本的编纂,对特殊儿童教学法、生产教育实施法、战时教育实施法的研讨等等。1933年,小学部期刊开始出版。1937年,谷雁来先生主编的《武岭丛书》一套,计20册,由上海儿童书局出版,内容博大,涉及溪口的名胜、交通、物产、歌谣谜语。另外编印和出版的还有柳公权、颜真卿、欧阳询书法范本,《国际新知》、《别字医生》、《常识问答》、《母校的毕业生日》、《武岭小朋友生活》、《小朋友的故事》等书册。
学校在管理上实施《学则》,推行《教学过程》,又尝试“小先生制”。1935年,高年级的学生实行了童子军编制,被编为中国童子军第1111团。1937年,又重新进行了一次编制,被编为中国童子军独立第2222团。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有读书机会,1936年,学校又另外开办了特殊儿童教学班和短期小学班。
小学部自1929年首届学生毕业到1934年,共毕业6届计172人;1935年至1941年春秋招生,共毕业14届计628人;1946年至1949年,共毕业5届计261人,累计毕业1061人。这些学生中有很多升入了农校或后来的武岭中学,不少人事业有成,在各自岗位上作出了重要贡献。据不完全了解,有:美国芝加哥药物学博士毛节夏、著名国画家单成伦、国家卫生部抗生素研究院研究员郑昌亮、北京供电局教授级高工董振亚、台湾中央银行顾问唐茂昊、怡富证券信托公司董事长宋明义等等。
农业职业中学部简称农校,主管也称部务主任,对校长蒋介石负责,主持部务会议,首任主任为张恺先生,至1938年由洪长铭先生接任。部务会议由实习处、训育处、教务处等处主任参加。几个处主任管理下面的各科室、各年级段及各班级,由此形成了整个部的一整套行政管理体系。
农职部在教学内容安排上,突出“农”字。第一学年以文化课为主,第二至第四学年以农事专业课为主,第五学年进行生产实习。专业课课程有:作物、森林、园艺、畜牧、蚕桑、遗传育种、土壤肥料、植物保护、农村经济、农产品加工及农村教育等等。生产实习分组进行,下设四个组:农业技术组、农业经营组、农业推广组和农村教育组,分别在农事试验场、武岭罐头厂、学校周围农村、小学部和民众夜校实习。1934年,自编了《乡土教材》,作为学生必修课目。
农校十分注重学生书本知识和初级生产实践的结合,重视实习,除了安排整个毕业学年生产实习外,其他学年也安排了一定时间的实习:一、二年级学生每周是2个下午,三、四年级则每天下午,一个下午3小时。
1933年春,试验场的家艺股与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合作,进行了水稻育种试验,培育并推广了早籼、旱籼水稻优良品种各一个,中籼、晚籼、糯稻、粳稻优良品种各两个。园艺股培育了果树16类69种,蔬菜4类60余种,花卉草木2类300余种。畜牧股培育成了盘光县与本地母猪第一代杂交种猪。蚕桑股试验桑树品种20种,栽培桑森达68公亩。推广股推广良种水稻达2700亩。整个场累积起来有木本植物50种102属,草本植物标本300余种,木材标本40余种,种子标本100余种……,武岭的试验场成了当地农林牧各业的试验推广中心,为溪口地区乃至全国各地的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农校很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经常举办体育竞赛、书法展览、演讲表演、专题研讨等活动。比较大型的有:1931年9月2日,邀请了全国著名学者蔡元培、马寅初等先生来校演讲;1936年10月8日,学生去南京参加了全国童子军大检阅,受到好评;1939年10月徒步去鄞县高桥参加中学生军训,获得了团体冠军;1932年10月参加宁波地区首届运动会,获团体冠军;1935年参加省运会,陈朝舜学生的标枪以39.47m成绩破了省纪录。
农校共有6届95名学生毕业,其中初级2届30人,高级4届65人。此外,还有1至4年级肄业学生198人。这些毕业(肄业)生以后在各自岗位上,不少大有建树,其中有:农学经济学双博士、国际高级技术协会主席陈学明,沈阳农学院士壤学教授王方维,江西大学生物教师余名仑,中国茶叶公司高级工程师陈观沧,上海植物园高级工程师庄茂长,江西农科院早稻南特号研究者梁品兰,国家农业部生物药厂高级工程师王灿成,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副编审余秀茹,棉花专家竺清逸,高级农艺师王维灿、周瑞稼、董乐韶、杨良杜,高级畜牧兽医师袁恩祥,画家胡匡一,中国农学会会员、出版农业著作达10余种的董振丕,天台长毛兔研究所所长洪炳汉和任国民党中常委的宋时选等。
1939年12月,侵华日军飞机轰炸溪口,为了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和坚持正常教学活动,学校不得不进行了疏散、搬迁。1940年春,农职部高年级师生迁往雪窦寺,低年级迁往相量岗林场;小学部高年级师生迁往溪口周边的新建、任宋、状元岙等小山村,低年级学生疏散回家。1941年春,学校在相量岗隐蔽处——黄石岩临时搭建了一些房子,农职部师生集中在那儿上课。是年4月,溪口沦陷,整个学校停办,各附属机构亦相继停止活动,余名仑、叶炳年等30余名农职部同学由教师洪长铭带领长途跋涉奔赴江西。
1945年抗战胜利。是年秋,学校聘请施季言先生为校务长,筹备复校事项。同年底学校宣告恢复,并将原农职部改为普通中学部,蒋介石先生仍自兼校长。1946年2月,中小学同时招生。是年,新的校董事会成立,由宋美龄、毛懋卿、蒋经国、蒋纬国、陈果夫、陈立夫、陈布雷、孙表卿、毛颖甫、夏禹钧、毛庆祥、竺培凤等12人组成,宋美龄任董事长。
1948年,根据中央教育部“私立武岭中学董事会姑先准予备案”的通知和下达的中字第4369号指令,学校农职部正式改名为“奉化溪口私立武岭中学”。此后,学校对外称“武岭中学”,但原“武岭学校”校牌仍挂在校门口。
复校并改成普通中学的武岭中学,在校务长施季言先生的具体主持下,遵循蒋氏制订的“礼义廉耻”四字校训,在管理体制和教育内容、培养方向上作了相应的调整。同时,扩大招生范围,扩充班级,成为一所在当时农村并不多见的完全中学,学校声望大振,名声远播,被视为“黄埔第二”,以致千里之外的慕名者纷至沓来。本镇及附近乡村的民众都以子女能考入武岭中学就读为荣,这些学生在费用上一般都能得到宗族的赞助(如溪口镇上蒋姓、周姓、毛姓、任姓等),或大洋或大米(以大米折钱),本人不用交学杂费。
学校除了严格实行军事编制和操练外,又整饬校纪校风,厉行既定的教育教学计划和各种规章制度。全校学生每周(一般是在周一早晨)集合一次,接受老师的一周训话;每天早晚都上自修课,寄宿生只有星期日下午才准出校。各种课余文体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学校经常举办速算、写作、讲演、书法、美术、早操、篮排球等比赛,班际又定时开展整洁、秩序等锦标赛。春季组织学生远足,秋季组织学生野营。每年春秋两季,学校还不定期的邀请社会各界学者名流来校作学术报告或专题讲座。
1947年6月,复校后的首届初中生毕业,计48人,学校除了举行了隆重的毕业仪式外,还特地编印了《武岭学校初中毕业纪念册》
恢复后的武岭中学,从1946年至1949年,历时仅三年两月余,共计毕业生初中3届312人,高中一届55人。这些毕业生或曾就读过的校友,后来有不少业绩斐然,如:有“许氏定理”誉称的复旦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许永华,上海高等法院副院长、香港基本法制订者之一的李昌道教授,国务院机关事务局局长、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常务理事毛国华,海军广州舰艇学院院长姚仲良少将,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党组书记汪文华,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受聘于法国里昂第一大学数学系教授、获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称号的忻鼎稼,上海市科委副秘书长、上海市科普出版社社长李敦厚等。
1949年4月,学校解体,高中第一届、初中第三届学生提前毕业,未能毕业的多数学生转入他校。

Theone_Ning(2014-11-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