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县隶属四川省资阳市,位于四川盆地东部,距离省会成都166公里。全县幅员面积2690平方千米,2010年常住人口1141347人,户籍人口159.6万人 ,辖69个乡镇,926个行政村、35个社区。是四川第一人口大县。县人民政府驻岳阳镇。
安岳是“中国柠檬之都(柠都)”、“中国民间艺术(石刻艺术)之乡”、“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四川省劳务开发基地县”、“全国产肉十强县”、“四川省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安岳的生猪年出栏数全国第一,柠檬产量全国第一,粉条产量西南第一,水稻产量全省第一。
西汉时,安岳县境界于犍为郡的牛鞞(今简阳)、资中(含今资阳)及巴郡的垫江县(今合川)之间。
东汉时,县境分属于牛鞞、资中、德阳、垫江4县。蜀汉时相同。
南朝时在今安岳县境设普慈郡,将僚人编入户籍,令其完粮纳税。为安岳县正式设立行政区域之始。 2010年安岳中等城市规划。
北周建德四年(575)置普州及安岳县,州、县同治一城,即今安岳县城。
隋开皇三年(583)废郡,普州及安岳县如故。普州辖安岳、普慈、安居、永康县,直属于西南道大行台(成都)。
大业元年(605)年废普州,所领各县隶属资州;三年,废资州为资阳郡。
唐武德二年(619)复置普州。
天宝元年(742)改为安岳郡。
乾元元年(758)废郡复称普州,属剑南东道,领安岳、普康(今安岳所辖)、崇龛(今潼南县辖)、安居(今遂宁市辖)、普慈(今乐至县辖)、乐至6县。州治在安岳县城。
前蜀和后蜀仍沿唐制。
宋初仍设普州及安岳县,州县同治一城。
乾德五年(967)崇龛并于安居,普慈并入乐至。
熙宁五年(1072)普康并入安岳。普州隶属潼川府路(今三台)。
南宋时,于县境东南部分置石羊县(据南宋《舆地记胜》)。
宝祐年间(1253年至1258年),安岳县城被元军攻陷,州县俱废。
元至正四年(1344)复置安岳县,安居、乐至两县并入,属遂宁州。石羊同属。
明洪武四年(1371)于县复置普州。九年州废,合并石羊县地,隶属潼川州,川北道。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并入蓬溪。
康熙五年(1666)并入遂宁,十九年改并乐至共为一县。
雍正六年(1728)又各分一县。雍正十二年属潼川府,川北道。
民国二年(1913)废府、州、厅,安岳县直属于省。三年(1914),川北道改为嘉陵道,安岳属嘉陵道。九年(1920),川军割据,安岳属李家钰部所辖。二十四年,安岳隶属四川省第十二行政督察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