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白客家风俗,
多有做社的习惯。
所谓
“做社”
,
即杀牲置酒祭社,
祭地神。
《周礼·
地宫·
鼓
人》载:
“以雷鼓鼓神祀,以灵鼓鼓社祭。
”
社,又称社皇伯公,实即是土地之神。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土地和粮食是人们所必须的,
因此,
格外受人重视,逐渐产生了对土地和五谷的崇拜。
相传共工氏之子名叫勾龙,能平水
土,
被人称作
“后土”
,
即社神;
厉山氏之子名叫农,
能播植百谷,
被人当作稷神。
《周礼·
春
宫·大宗伯》
:
“以血祭社稷,五祀五岳。
”注:
“社稷,土谷之神,有德者配食焉。
”
社稷,国脉之所系,民脉所系,它既是政权的特征,又是农业的象征。历代帝王十分重视,
把它看作是国家存亡的标志,于是“社稷”成了国家的同义词。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普
遍奉祀。祭祀社稷之礼,从天子到诸侯都可以举行。
《礼记》上讲,帝王为群姓立的社叫大
社,帝王自己立的社叫王社,诸侯给百姓立的社叫国社,
诸侯给自己立的社叫侯社。上仿下
效,县官给百姓立的社叫县社。
大夫以下成群立社都叫置。而老百姓给自己立的社,名称五
花八门。
古人选择社与稷奉祀,
不是随随便便的。
社稷之神是文明的产物,
它的出现既有政治的作用,
又有经济的意义。官方建坛奉祀,礼义繁缛,迎神、升坛、跪拜,少不了乐舞的伴随,奠王
帛,蹈献犬爵,终献礼,前后达二三个时辰。而民间作社的地点,一般在社坛进行。古代立
社种树,为社的标志,故社坛多傍社树。社树被看作是神树,不能随便砍伐。有的社树之树
龄高达数百年,甚至一千年以上。
“坛”
,
《说文解字》释为“祭物”
,原来是指在平坦的地面上用土堆筑的高台。在我国古代,
坛的主要功能是用于祭祀,所以就有了“祭坛”的名称。祭坛的出现,与史前人类在露天的
环境下祭拜自然神的活动密切相关。
当时,
人们为了吸引神明的注意,
使自己的祀望更好地
达于神明,往往利用自然形成的土丘,高岗或山头等较高的地形来构筑祭坛。
《白虎通义》
三《社稷》
:
“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地。稷,五谷之长,故立社
稷而祭之也。
”
“社”
,为古代地方基层行政单位。
《左传·昭二五年》
:
“自莒疆以西,请置千社。
”注:
“二
十五家为社。
”又“方六里为社”
。元代时,十家立一社,择一人作社长。随着自然人口的增
长,现在做社的人数已大大超越此数。
古代祭社神之日,叫做社日。汉代以前只有春社,在汉代以后始有春、秋二社,间或也有四
时致祭者。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
:
“社日,四邻并结综会社,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
神,然飨其胙。
”这里的“牲”
,指供祭祀用的家畜。
《易萃》
:
“用大牲,吉。
”故多杀猪、羊
供祭。醪指浊酒。胙指祭肉。飨,指乡人共聚饮酒和吃祭肉。故唐人张演《社日》诗云:
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对柴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