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海市区外,沿海拉公路向西南方向行进10多公里,就会见到一簇簇的四合木。在阳光的照射下,四合木翠绿的叶片间绽放出淡雅芬芳的多彩小花,宛如一丛丛绿色的精灵,使荒漠顿时充满生机活力。 每当带着外地朋友去看四合木时,心底都会油然升起一种自豪感。对全世界仅存一两处的、濒临绝种的、有着植物大熊猫美誉的四合木能够在乌海生长而兴奋不已,同时也为当年人们肆无忌惮地砍伐四合木而惋惜。
当今世界上,只有乌海及少数相邻地区有四合木,它是没有被第四纪冰川灭绝的古老物种,被人们誉为植物中的“活化石”。我听妈妈讲,在她的少年时期生长在矿区。当年,由于人们思想认识不到位,再加之经济窘迫,很多人都会利用节假日上山砍柴,以节省家中开支,这就是当年所谓的“靠山吃山”。刚开始人们都是砍一些松枝,后来就把整棵松树砍回来,再后来,树就被砍光了。“穷则思变”,没有了树木可砍后,人们又开始寻找新的能烧火的东西。有人发现山底下那一片片长不高的小树烧起来油很大,于是将其叫做油柴。油柴很好烧,而且很耐烧,人们又一窝蜂地瞄准了油柴,每次砍上两捆,挑回来引火用。现在才知道,当年被人们大量砍伐的油柴就是如今珍贵的四合木。
近几年,由于宣传教育到位、保护措施到位,最主要的是广大市民的环保意识增强,砍伐四合木的事情已经不见了,再加上禁牧,使乌海境内保护区的四合木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就是非保护区生长的零星四合木,也没有人为的砍伐现象了。油柴这个名词已逐渐在人们脑海中消失了。是改革开放、科技进步的春风吹散了愚昧无知的阴霾。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四合木的万千籽种经过水土的润泽,繁衍生长出一棵棵新苗,使种群不断扩大。
从砍烧油柴到积极主动保护四合木,这不仅仅是人们行为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思想观念的变化,热爱家乡、保护环境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了。 秋日的雨后,当你走进四合木保护区时,一簇簇圆墩墩的四合木一片青翠,微风轻拂,枝叶摇曳,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成为乌海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