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作为一种总的符号系统,有形式(民俗事象)和内容(民俗意义)两个层面,而且它的生成、
发展、演变具有内在的规律性。因此,民俗学的研究要特别注重对它的种种意义内涵尤其是象征性及其象征意义的分析。因此,本文试对客家民俗存在的隐喻象征、谐音象征意义进行分析。
(一)客家民俗的隐喻象征意义分析
民俗的象征常通过隐喻来凸显其意义或实现意义的转换。隐喻用之于民俗学、文化学、人类学,则是人们用具体事物来描述抽象的概念,由此及彼,从而实现意义转换的一种方法、途径。在中国的民间文化形态里,处处充满着隐喻象征式的文化特征。在客家民俗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例一,在粤东客家地区,新婚妇女如果怀孕以后,其娘家要送一条鲩鱼,以表示祈愿其女儿生育平安顺利之意。鲩鱼,即草鱼,体滑多鳞。“鲩鱼—孕妇—生育”,乃一隐喻象征关系,隐示孕妇生育像鲩鱼一样顺滑、畅利。
例二,客家人的婚礼中有新婚夫妇
吃鸡腿的习俗。而且,这两支鸡腿必须是同一只母鸡身上的。这隐喻着两人今后永不分离,
吃了母鸡的腿可以顺顺利利生个胖小子。
(二)客家民俗的谐音象征意义分析
所谓谐音象征,是根据谐声、假借原理,言此而即彼,实现意义的传递、转换和扩张,
使两个本来毫不相关的事物之间建立联系,成为文化创造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例一,
。
在赣南的客家地区流行以柏枝(谐音生百子)装点嫁妆;新嫁娘的五谷嫁妆,表明多子,生
命不息。有些地方如南康平田乡新嫁娘脖子上挂“四子项链”即由枣子、花生、挂子、荔枝
四种果子串成的珠还,按每种果子名称取义为“早、生、贵、子”
。例二,在闽西客家地区
婚嫁行交拜时,新人床上要放
4
个柚子,上贴双喜字,
“柚子”与“有子”谐音。在乡村,
另有一种习俗,新人床上放一个红斗,装满白米,尺、秤、算盘之类物品,再加一盏红灯,
象征婚后生活富裕,会划算,
“添红丁”之意。例三,客家丧葬习俗中,给死者穿的衣服,
口袋要撕掉。因为“袋”与“代”谐音,意思是不要让后代入棺。例四,正月初七吃的“七
样菜”都是以其谐音图吉利、平安。如下图所示:
七样菜
芹
蒜
葱
韭
丸
鱼
芥
谐音
勤
算
聪
久
圆
余
计
象征义
勤劳勤快
精打细算
聪明能干
长长久久
团团圆圆
年年有余
有计谋
总之,我们对客家人民俗的结构,有助于我们连接客家历史传统、民间信仰、和宗族文化,
解读客家心灵深处的理念和文化价值体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