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东营是一个新兴的城市,但他快速的发展速度着实让人惊讶!经过二十六年的发展,东营市从一个工业底子薄、基础设施落后的小城市,初步建成了工业门类齐全、初具规模的新兴工业城市。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继2006年跨越2000亿元以后,一年一个台阶,2007年突破3000亿元,2008年突破4000亿元,分别达到4221.5亿元和4205.9亿元,总量和增量均创历史之最。其中,主营业务收入总量跃居全省第5位,利税、利润连续九年居全省首位。全市工业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迸发出无限生机和活力。
一是加快发展地方经济。在积极支持胜利油田改革发展的同时,坚持市属经济和县域经济“两个轮子”一起转,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地方经济占全市经济的比重由建市初的38.5%提升到目前的76%。“十五”以来,东营市连续多年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14%左右。全市有7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都在30%以上。大力发展石油替代产业,在改造提升石化、盐化、橡胶轮胎、造纸、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石油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等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出了一批骨干企业,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达到5家,过10亿元的达到44家。
二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着力改造提升石油化工、橡胶轮胎、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重点发展石油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等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生态渔业、高效畜牧业等现代农业,构筑起了以高效生态为特色的石油替代产业体系。
三是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全力优化投资结构,带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积极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2家,创业孵化面积达到34.2万平方米。2008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812.3亿元,比2006年增长110.9%。突出抓好节能减排,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着力抓好节能改造和污染治理,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达到0.69吨标准煤,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与2005年相比分别削减22.1%和14.4%。东营市被评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