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桌子山岩画

家乡区县: 乌海市海勃湾区

岩画是中国古代凿刻或绘制在山崖岩壁上的图画。在乌海桌子山脉诸多山沟的悬崖峭壁和沟畔石灰岩磐石上,保存着诸多古代岩画的遗迹,称为“桌子山岩画”。桌子山岩画共有上千幅,主要分布在6个较为集中的地区,其中召烧沟岩画在可分辨的200余幅画面中,有百分之九十的内容是以面具为载体的太阳神图像和人面像,其形象千奇百怪。有的五官俱备,有的只用圆点点出双目和嘴,有的只是一个头状轮廓。五花八门的面具形态,各具特点,但其中有一种图像十分普遍:一张人脸形,围绕其外布满光芒。这种面具形态应是戴着太阳光冠的太阳神。这充分反映出在桌子山一带的古代先民们对太阳的崇拜。

桌子山太阳神岩画是乌海地区一带的古代游牧民族在生活、劳动、繁衍过程中进行的伟大艺术创作,是对太阳崇拜的艺术体现。它对研究乌海地区的古代文明具有着重要的价值,对今天乌海的建设也有着诸多启示。

西方人类学家泰勒说过:“凡是有太阳照耀的地方,均有太阳崇拜存在”。太阳崇拜在上古时代非常普遍而常见,世界上的太阳崇拜有五大发源地:中国、印度、埃及、希腊和南美的玛雅文化。 据《山海经》记载,中国的太阳崇拜起源于山东东部沿海的日照一带,然后向各地扩展。因为在天地万物之中,太阳与人类的生存关系最为密切,其给人们带来了光明与温暖,尤其在农牧业产生之后,太阳与人类的关系更为密切,不仅可促使动植物的生存繁衍,而且有时又因为烈日和酷热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灾难。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生存中对太阳的依赖就会产生一种亲近感;对太阳运行规律的无知,又会产生神秘和敬畏之情,因此上古时期的原始人普遍对太阳予以崇拜。

“夸父追日”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神话传说,夸父为何要追日?就是出于对太阳的崇拜和敬畏。《山海经·海外北经》云:“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意思是夸父追着太阳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但还没有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却化成一片桃树林。夸父追日虽然失败了,但他的这种精神、这种毅力一直被人们传为佳话,并且激励着许多有志之士不断进取。 桌子山岩画中的太阳崇拜与夸父追日的故事是不同的,它只留下了一些抽象的画面,而内容却不得而知,但我们若仔细对太阳神岩画进行分析和研究,还是可窥探出创作者的一些思想。太阳神岩画中,有不少是单个的太阳,而有一幅是将4个太阳集中在一个方框内来表现,这充分显示了这一带先民们崇拜太阳的强烈意识。

乌海的桌子山地区,在古代一直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居住地,因此,桌子山岩画应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作品,从岩画的内容中也可以证明这一点:这里的岩画除了太阳神和人像外,主要是动物,唯独没有植物。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可见,这里在古代就是游牧地。至于是哪个游牧民族凿刻的,现在还不清楚。但从北方游牧民族的一些史料中可以找出对太阳崇拜的史实。据《元史》记载,古代匈奴人的酋长“朝出宫,拜日之始生”,到了元代仍有拜天和日月星辰的习俗。而有的研究者进一步指出:“从一些资料来看,太阳是匈奴的民族图腾,‘匈奴’一名是古突厥语‘jun’(太阳)的汉语音译”。同时北方游牧民族信奉的萨满教就突出了对天的崇拜。由此可见,太阳神岩画,是北方游牧民族太阳崇拜的具体体现,同时,北方天气寒冷,冬季漫长,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山头的积雪还没有溶化,又匆匆从西边落下去了,人们渴望太阳也是现实生活的必然选择。

桌子山太阳神岩画是太阳崇拜的代表作,它给我们至少有三点昭示:一是乌海地区在远古时代就有人类生息居住,并且数量可观,因为有岩画的地方多是人群聚集,进行宗教祭祀、聚会活动的场所,乌海的人类文明史源远流长;二是凿刻岩画,并非一般人所能,尤其是凿刻抽象的太阳神岩画,不仅需要技艺,更需要智慧,应是当时的杰出艺术家所为,因此乌海地区也可称人杰地灵;三是太阳崇拜与乌海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太阳神是乌海文明的“根脉”。乌海素有“煤城”之说,煤炭就是太阳能被植物利用转化,储存在地下的一种形式。我市由一个苏木的一部分发展成一个地级市,就是因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因此,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必定要感谢煤炭,同时自然地要感谢光和热,更感谢能带来光和热的太阳。葡萄是乌海农业的龙头产业,这里的葡萄有“中华名果”之美誉,而获得美誉的重要因素是“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可见,乌海的葡萄之所以闻名遐迩,仍要感谢太阳。乌海的文化产业主打书法,而书法与桌子山岩画更有着渊源关系,笔者曾写过《崇尚太阳神 打造书法城》一文,对此有过专门阐述。

古人崇拜太阳,是出于对太阳的渴望和敬畏;今天的乌海人崇拜太阳,或者更确切地说崇尚太阳神,是为了古为今用,厚实乌海的文化底蕴,亮出乌海的鲜明特色,为乌海的大发展鸣锣开道。愿我们在太阳崇拜方面,联系我市的实际,多做一些开创性的工作,形成地区合力,将乌海的精神理念,打造成“追赶太阳的人”。

张琛然(2014-11-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