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古城-金乡

家乡区县: 金乡县

夏为有缗国,系舜子季禧的封地,是当时汶、泗流域通向中原河流地区的咽喉。东汉建武元年(25),省爰戚,置金乡。据考证,汉武帝天汉四年四月(公元前97),封子刘髆为昌邑王,十一年薨,葬於高平山。初在山北凿墓得白兔,以为不吉,更葬山南,凿而得金,故改名曰金乡山。后除爰戚为金乡县,县名自此始至今,已1900多年。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秦统一中国,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缗邑即改名为东缗县(今金乡中东部,治所在今金乡县城),时东缗、昌邑(今金乡西北,治所在巨野县昌邑集)、爰戚(今嘉祥东南,治所在今嘉祥县阿城铺)三县鼎立,隶属于砀郡管辖。

西汉汉高祖推行郡国制度,设州、郡、县三级政权,今金乡境仍为当时的东缗县地。初属梁国(国王彭越)的兖州山阳郡管辖。

西汉平帝九年,王莽篡汉,建国为新朝。王莽称爰戚为戚亭。西汉时期,爰戚尚存,未改置金乡县。东汉建武元年(25),改爰戚县为金乡县。

三国时期,行州郡县三级政区,东缗、昌邑、金乡三县仍然并存,均属兖州的山阳郡,昌邑城仍为山阳郡的郡级机关所在地。东汉、三国时期,东缗县城都在今金乡县城 。

西晋行郡国制,晋武帝泰始元年(265),改山阳郡为高平国,仍以昌邑城为国都,金乡县隶属之。东缗县在西晋时期尽管没有出现,是属于更名,并未分置。此时,东缗县已改称南平郡。

东晋金乡县曾改为郡,但为时不久,金乡被北魏占领,郡即被废。金乡置郡,仍在故城阿城铺,而不在今金乡治所。

南北朝的北魏时期,金乡县属兖州高平郡,刘宋、北齐、北周因之。在北魏和刘宋时期,昌邑、东缗两县均未再现,[5] 昌邑、东缗、金乡三县统一,自有史以来,这还是第一次。但这时的金乡县城仍在故城阿城铺。金乡县从故城阿城铺迁入今城址,应在北魏的末期。

隋开皇十六年(596),金乡县分置昌邑县;大业二年(606),隋朝政区更动,罢州置郡,郡置太守,昌邑县复并入金乡县,金乡县归属济阴郡(郡治曹州,即今曹县西北)。金乡县这时的政区面积大小,应为北魏三县统一时的面积大致相等。

唐朝武德元年(618),金乡县属河南道兖州鲁郡管辖。武德四年(621),金乡、方与(今鱼台县)置金州(州治于今县治所),金乡、方与两县隶属于金州。武德五年(622),复置昌邑县,金州改称为戴州,今金乡县城既为县级机关所在地,又为戴州的州级机关驻地。[6] 武德八年(625),昌邑县复并入金乡县。贞观元年(627),废除戴州,金乡县归属兖州鲁郡管辖;贞观四年(630),建文峰塔,亦称光善寺塔。

五代后周时期,金乡县隶属济州(州治巨野)。金乡在隶属济州之前,是属于单州管辖。

宋金元明清时期。宋朝,金乡县属京东西路济州济阳郡管辖。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鱼台县并入金乡县,第二年复置鱼台县。

金,金乡县隶属山东西路济州管辖。

元朝,金乡县隶属济宁路。元顺帝至元二年(1336),鱼台县并入金乡县。至元三年(1337)复置鱼台县。

明朝初年,金乡县则属济宁府。洪武十八年(1385),金乡县隶属山东布政司兖州府。明神宗万历七年(1579),知县杨楫初修县志。

清朝,顺治初年(1644),金乡县为兖州府领地。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知县沈渊奏准开挖东沟河,疏浚展宽万福河,引泄上游客水,除金乡积水。乾隆二十六年(1761),建山阳书院。乾隆四十一年(1776),金乡县从兖州府析出归属济宁直隶州。

张成浩(2014-11-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