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高邮州志·风俗》载:“邮人不事末(末即工商业)作。其工与商尽他郡县人,土著者无有也。”清末、民国时期,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商业贸易有所发展。20世纪50~80年代,国营、集体商业建立并发展起来,成为主要商贸流通渠道。自80年代,一度受到压抑的个体商业有了较快恢复和发展,旧时“无商不奸”的观念已被“无商不活”的观念所取代。
商贸场所分为三类,一是沿街设店,二为商贩走乡串户,三为定期的集市、庙会。商店中的商品价格一般明码标出,个体商贩有明码标价,也有面议、讨价还价。旧时商贸行业者有“行话”,俗称“哨语”、“暗语”、“术语”等。说行话是为了讨论某些事如商品价格等而不让在场的顾客知道。商贸各业均有招幌。(1)实物招幌。街头小吃、橱窗陈列、卖菜、卖花圈的等均属此类。(2)模型招幌。商店橱窗中常陈列放大的夸张的实物模型,以期引起顾客注意。(3)象征性招幌。如旧时澡堂子、妓女院挂红灯笼,酒店悬葫芦。(4)动作招幌。街头杂技、耍猴、捏面人、卖刀火药和大力丸的等以动作吸引观众顾客。(5)音响招幌。高邮一些走乡串户的小商贩等常用。修伞、箍桶、补锅以吆喝声招徕生意,郎中摇串玲,算命瞎子敲混天球(一种小铜片),卖麦芽糖和货郎担子摇拨浪鼓,收旧货的吹笛子,磨刀、剪子的晃铁板串子,卖元宵、水饺的敲木铎,卖梨膏糖的敲渔鼓或打竹铎。(6)文字招幌。这是最主要的招幌形式,直接标明“XX商店”“XX旅店”。旧时商店,除XX字号的主牌而外,另有一种站牌,竖在柜台尾端,每牌以四字为限。如酒店站牌多书“太白遗风”,烟店多书“云蒸霞蔚”、药店多书“道地药材”,瓷器店多书“景德名瓷”,杂货店多书“山珍海味”等等。还有一种挂在店铺门口左右两边的牌子,大多以售出商品为题。如:南货店是“彩香纸箔,南北杂货”,布店是“绫罗绸缎,各色布匹”,炒货店是“五香瓜子,良乡糖栗”等等。
我的网络营销能力秀个人主页http://wm23.cn/wxcuqingjing
我的梧桐子个人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57928006.html
我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daiqingjing
我的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822081366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