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秀才大内际遇皇恩 新进士山阳蒙冤遇害(上)

家乡区县: 山东省沂水县

(老秀才大内际遇皇恩略)

就在于江元晋京恭预千叟宴后回即墨安享晚年的日子里,和北阁街一路相通的南半截郭集街上,一户李姓的人家里,又发生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案子,震惊了清王朝的朝野,被后来称之为“清朝四大奇案”之一,要知此案始未,还得从头道来……

此案的主角姓李名毓昌,字皋言,号荣轩,城西门外郭集街人,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里,从小勤奋好学,聪敏过人,在县学中品学兼优,乾隆五十九年(1794 年)在他二十三岁上考中举人,嘉庆一十三年(1808 年)三十七岁时赴京赶考中进考。一举考中进士。榜下后立即录用,不得回籍,分发江苏候补知县(某县令到期,立即补缺)。奉吏部委派后,李毓昌带上由主考官姚逵等人给介绍的仆人李祥、顾祥、马连升三人离开京城,直接去江苏省会江宁(苏州)报到。

这一年上黄、淮两河暴雨成灾,江苏淮安一带也是洪水泛滥,为了救灾,清廷紧急发放贩银救济灾民。为防地方官员在放赈时私吞赈灾银款,便命各省委派尉清廉官员随后前去查访赈银发放情况,李毓昌到江宁报道后,拜会了时任两江总督的铁保,铁保在山东任上干巡抚时,正逢李毓昌乡试中举,他时任主考宫,李毓昌给他的印象不错。这次淮安府灾区查赈,铁保马上派李毓昌为即用知县和其他一批官员前去,到了淮安府后,李毓昌等十多人被分发到受灾很重的山阳县去普查。

山阳县当时共有四十个乡,乡乡受灾,广大村庄房倒屋塌,民不聊生,急需赈银救济。朝廷共拨下九万九千两白银来赈济山阳灾民,而山阳的父母官王伸汉,他置嗷嗷待哺的广大灾民于不顾,一下子竟侵吞了赈银二万三千两之巨!他为了达到中饱私囊、掩人耳目之目的,便拿出一小部分来行贿上司淮安知府王毅,拉他为其充当保护伞,又拿出一部分赃银来收买查赈官员,封住他们的咀,以达到永远侵吞之目的。山阳县共派十一人前去查赈,这十一人是即用知县李毓昌、府知事余清扬、同知林永升、州同龚国恒、谢为林、教谕章家磷、县丞张为栋、训导言廷磺、典史吕时雨及九品温南峰、黄由贤。这十一名查赈大员中,除李毓昌、章家磷外,其余九人均多少不等的受过王伸汉的贿银,他们收贿后,便和王伸汉沆瀣一气。李毓昌在拒受了王伸汉以关心生活送来的白银、谢绝了为其安排的豪华馆舍,搬进了清闲冷落的善缘庵庙中住下。

宋玉香123(2014-11-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