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三亚崖洲之概况

家乡区县: 崖州区

新华网海南频道2月25日电(李孟伦)早春二月,南国三亚,春暖花开。崖州古越文化旅游区以崭新的风貌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取得了游人的好评。

据了解,该景区地处三亚市吉阳镇中廖村委会三公村旁(东线绕城高速公路处),距三亚市中心约18公里,以演绎海南黎苗风情为主。主要有黎族传统舞蹈竹竿舞表演、黎族纹身纹脸展示、黎族传统乐器表演、黎锦制作过程展示、黎家特色船型屋、苗族上刀山下火海绝技表演、苗家蜡染文化介绍等等,大小共计三十余项表演。通过民间艺人演绎、内导讲解和游客互动相结合的方式,向游客展现最原汁原味的海南本土少数民族文化。

该景区总经理高芳忠介绍,为适应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和市场需求,景区以“收藏经典、守望民间”为宗旨。严格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规划建设,特别是2011年以来引进大量资金,对老旧景观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收购黎族古老的生产生活用品用具600多件,挖掘黎族民间老艺人四十多名,高薪聘请黎族文化专家王绍安先生前来编排编舞和教授,大大丰富了景区的文化内涵。使景区的基础设施和黎苗族传统文化元素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充实。目前,全景区共有员工350余名,其中,舞蹈演员、歌手、鼓手、民间老艺人等专业演员220名,是一支演绎民族风情较为成熟的队伍。在古朴的黎家村落之中,几十间简单的茅草屋、茂密的热带丛林,让游人回归纯朴的大自然。景区朝暮,日出林霏开,云归岩穴暝,晦明变化,夜枕青山,朝拾晨荒。景区四时,野芳幽香,佳木繁阴,风霜高洁。黎家的阿哥阿妹跳起独具特色的竹竿舞,唱着醉人心扉的摇篮曲,以歌传情,以舞为美。游人流连其中,其乐无穷。

据悉,该景区积极探索开发少数民族旅游文化资源的路子,坚持走与当地失地村民合作共谋发展的道路,让失地村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为解决因建设三亚绕城高速公路而失地三公村村民的就业和生活问题,景区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给60岁以上的23位老人每月发放600元的生活补贴;二是具有劳动能力且愿意在景区工作的村民,为其提供就业岗位(180多人);三是建造水果摊位无偿提供给村民经营。这使村民得到的真正实惠。

面对景区的发展前景,高芳忠胸有成竹地说,景区还将不断地健全管理机制、优化产业模式、完善经营项目、提高服务品质,努力做到将少数民族旅游文化和农村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在挖掘、宣传和弘扬黎苗文化的基础上,融公司和村民的经济发展和旅游度假于一体,目前已逐步成为一家将黎苗文化优势有机转化为社会经济效益的特色区域企业,真正实现“人人参与旅游产业、家家受惠合作项目”的美好愿景。

崖州古越的成功开发,让三公村成功实现农旅对接,依附海南特有的热带旅游优势,利用三亚具有的黎苗风情特色,最大程度的提高了村庄的农业附加值,并给所在村镇和周边地区带来了真正的社会和经济效应,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带动村民发家致富,成功实现了让“人人受益于旅游,全村参与旅游”的创业目的,多次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好评。

麦小琪(2014-04-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