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老酒的历史文化及地位

家乡区县: 山东省沂水县

据山东即墨黄酒厂厂长、新华锦(青岛)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忠毅介绍,同诸多黄酒品种一样,即墨老酒是我国最古老的黄酒品种之一。它产于青岛即墨,历经沧桑,延续至今,并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酿造工艺、优秀的内在品质,形成了独有特色的即墨老酒文化,成为中国北方黄酒的典型代表。
从其酿造历史看,青岛即墨自古就是一块人口众多、物产丰富的繁荣之地,盛产黍米、小麦,崂山泉水甘甜爽口,具备了酿酒的基本条件。从即墨出土的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小酒杯”、商代提酒用的“堤梁卤”、和喝酒用的“爵”、周代温酒用的“舟”、汉代行酒令用的“投壶”和喝酒用的“角”,都证明在原始社会,即墨就开始酿造黄酒。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即墨酿造黄酒已十分兴盛,成为当地最常用的助兴饮料和祭品,俗称“醪酒”。盛唐时期,人们发现喝醪酒有舒筋壮骨之功效,美其名曰“骷髅酒”。宋代以后,即墨的“老干榨”黄酒已成为一大产业,酿酒卖酒的黄酒馆遍布城乡,到民国时期,年产超百吨。即墨解放时,当时的县政府以没收的伪县长姜介夫的黄酒馆为基础,组建了山东即墨黄酒厂,并将其产品正式定名为“即墨老酒”,后经依法注册,“即墨老酒”成为山东即墨黄酒厂的专有产品名称,延用至今。在即墨,至今还流传着许多有关醪酒酿造和饮用的传说和历史故事,像战国时的醪酒助威破燕军,秦末汉初的田横五百壮士痛饮醪酒慷慨就义的壮举等,历代文人墨客也都留有饮醪酒的名句,大诗人李白曾誉其为“金液”,即墨名宦黄宗臣留有“石上开樽有浊醪”的名句,传说秦始皇东游崂山,曾亲口品尝醪酒,并将其定为贡品。当代许多领导人、名人如舒同、杨得志、杨成武、谭启龙、贺敬之、欧阳中石、廖静文、于若木、吴作人等,都曾为即墨老酒留有墨宝。可以说,在即墨,已形成一种独特地黄酒文化,各种饮用礼仪习俗蕴藏于千家万户之中,世代相传。

从即墨老酒的酿造工艺看,在中国黄酒业中,也是独树一帜的,如南方黄酒都是蒸饭后加曲种发酵取酒,唯独即墨老酒是采用“糗糜法”,即将大黄米泡透洗净后,放于锅内,在加热的过程中不断搅拌添浆,使其焦而不糊,糗而成糜,再加曲发酵榨酒。先人们将其总结为“古遗六法”,至今延用。

从即墨老酒的品质看,它是用大黄米为原料、以陈伏麦曲为发酵剂,添加崂山泉水,经自然发酵而成的高营养原汁低度酒。具有红褐晶莹、微苦焦香、醇厚馥郁、盈盅不溢的独特风格。其每公升含氨基酸一万毫克以上,十七种之多,还含有十六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适量常饮,有开胃增食、舒筋活血、健身强心,防风怯寒的独特功效。被黄酒专家誉为“液体蛋糕”、“营养酒王”。在第二、三届全国评酒会上,均被评为全国优质酒,是连续多年的“山东名牌”,去年首批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产品。

 

宋玉香123(2014-11-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