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鱼翅”比美都江堰工程

家乡区县: 南充阆中市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阆中“鱼翅”不是吃的鱼翅海参,而是三面环水阆中古城的防洪工程“鱼翅”,因其防洪堤的外形像鱼翅,故而取名叫做“鱼翅”。 3月25日,阆中市滨江路上,垂柳依依,绿树成荫,行人来来往往,我穿梭在堤岸上的柳树下,寻找鱼翅广场的位置。头天晚上,我与王明奎约好在滨江路鱼翅广 场见面。今年67岁的王明奎是阆中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他对鱼翅广场被保留下来作为文物遗迹的这段历史十分了解。

  沿途江边垂柳微微吐出嫩绿的新芽,柳枝垂挂在堤岸上,把环绕而过的嘉陵江映衬得格外妩媚;微风吹过,株株柳树像含羞的少女披着一头秀发,飘荡在春风里,嘉陵江水也随之微微荡起细细的波纹,仿佛赞叹垂柳长发的飘逸。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川北道黎学锦同保宁知府徐三桂、县令李传杰,自捐俸银,并向当地士绅募捐,增筑西门嘉陵江堤,在旧堤之外,用巨石沉江 底,使之高出水面,宽至二三丈时,再用碎石灰泥填实,筑成新堤。旧堤上又叠石,以挡水势,新堤上筑“鱼翅”(堤的外形像鱼翅)以分流,对旧堤的一些单薄地 段予以加固。江堤南接南门外,北抵玉台山麓,堤成后,保护了古城城基。“前些年,阆中在新建滨江路防洪堤时,在嘉陵江王家嘴古河堤段,发现了从江水中露出 并暴露在地面上的4道水利防洪工程——鱼翅,后此段江堤被完整保留下来,并在此处建一广场,名曰‘鱼翅广场’,也是对黎学锦这一功绩的纪念。”王明奎指着 凹凸有形的鱼翅堤坝补充说,这4道保存较完整的明代河堤带鱼翅的古代防洪工程,在设计的科学性和保存的完整性上,在全国均属少见,是见证和研究古代防洪水 利设施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珍贵的文物价值。这与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阆中市文管所所长郑勇德介绍,此前,古河堤部分被泥土掩埋,鱼翅大部分则被泥沙淤积,很少露出江面。王家嘴古河堤段的这4道鱼翅,就是古河堤向 嘉陵江中心延伸出的子河堤,鱼翅沿江水流向与河堤呈约40度的夹角并向江心延伸,洪水来袭时,大部分冲击到鱼翅上,鱼翅把洪水导流到江中心,从而减少洪水 对河堤的冲刷,保护河堤。故其既可分水护堤,又有码头功能。

  我在现场看到,“鱼翅”是用约1米至2米长的锁口石一环扣一环呈阶梯状修砌而成的,堤状的台阶长约在30米至40米之间,整个“鱼翅”呈弧形与 防洪堤唇齿相依,高约有2.5米,底部宽约3米至5米,顶部宽约2米至4米。当年阆中市发现这一遗址后便修改了滨江路防洪堤建设方案,新建的河堤也绕开这 个珍贵的明代遗存古建筑。现在鱼翅广场一带沿江的沙滩地里绿树成荫,远处的青山映照在宽阔的嘉陵江面上,使这个集明、清古防洪工程和现代防洪大堤为一体具 有防洪、码头、观光休闲功能的广场吸引了无数市民和游客的目光。

格格殿下(2014-11-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