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堰镇邮政大楼、农行大楼、时堰商城等一批基础设施顺利竣工并交付使用。总面积2000平方米的苏中超市正式开张,总面积近4000平方米的新时代商住楼暨东台国贸时堰购物中心正式奠基。全年进集镇和中心村建房户达120户。倾力打造文化名镇。文化工程冯道立故居、为山桥、为山雕塑园和西夹河风光带改造工程基本竣工。省重点工程泰东河时堰段疏浚驳岸工程全面完成。泰东河时堰大桥建成通车,实现了时堰几代人的期盼。加固了2180米的圩堤坝头,新建和修建闸站9座。
时堰镇农业基础扎实,是东台有名的鱼米之乡。又在多种经营上形成特色。利用水资源丰富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从事养殖鱼、虾、蟹、甲鱼以及挂蚌育珠生产。时堰镇境内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储量丰富。目前有10多口油井已开采出油,年产原油3万多吨。现已探明除石油资源之外,地下还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有待进一步开发。
盛产蒲包
范公堤西的时堰镇,历史上是盛产蒲包的地方,清代水利学家冯道立编撰的《时村志》上,曾用“蒲岭连云”,形象当时的情景。可知当时时堰的蒲包生产已经很具规模了。时堰的蒲包生产,历史悠久,最迟在明朝就已盛产。清初,每年生产的数量已在上百万只,是时堰四乡农民的主要副业,约占农民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乃至全部。
时堰蒲包业的盛起,归功于范公堤以东沿海滩涂遍布的大大小小的盐场,由于盐的生产量不断增加,蒲包量的需求量也逐步增长,推动了当时蒲包业的发展。抗日战争初期,是时堰蒲包生产最兴旺的时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