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县的历史沿革

家乡区县: 滨州市沾化县

历史沿革编辑商、西周时为邹侯国地。春秋时齐景公筑邹之长涂,邹关(今隘阜口)之东始就平地,故名邹平。秦属临

邹平鹤伴山风景图片(22张)

淄郡。西汉置邹平县(治所在今孙镇)、梁邹县(治所在今旧口),属济南郡东邹县(治所在今花沟),属千乘郡。东汉东邹县并入临济,邹平、梁邹2县自东汉迄三国魏均属济南国。西晋济南国改为济南郡,邹平县属之,梁邹县属乐安国。南朝宋废邹平县,而于梁邹城侨置平原郡,又于东南部侨置武强县(治所在今长山镇)、平原县(治所在今平原庄)。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平原县移治于西汉邹平故城,故改平原县为邹平县。同年,将武强县改名为长山县。均属齐州,后改称齐郡。唐武德元年(618年)邹平、长山2县属谭州,八年(625年)谭州废,改属邹州,不久邹州废,邹平、长山2县又改属淄州。北宋邹平、长山2县仍属淄州。景德二年(1005年)邹平县治徙至今邹平县城。今属山东东路淄州。元宪宗三年(1253年)析邹平、章丘各一部置齐东县,与邹平县、长山县同属济南路,中统五年(1264年)长山改属般阳路,至元2年(1265年)齐东县改属河间路。明初邹平县、齐东县属济南府,洪武二年(1369年)长山县改属济南府。清代相沿不改。

1913年邹平、长山、齐东3县均隶岱北道(翌年改称济南道)。1925年全省改4道为11道,济南道缩小,但此3县隶属关系未变。1928年废道制,3县均直属于省。1938年邹平、长山2县属国民党山东省第十行政督察区。 邹平

1939年10月建立邹长抗日民主政府,由中共清河地委管辖。因邹长抗日根据地狭长,不便行政,乃于1940年3月在邹长县南部建立长山县抗日民主政府(亦称南邹长,为纪念1939年7月牺牲的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员马耀南烈士,1943年改名耀南县),同年7月在邹长北部地区建邹平县抗日民主政府(亦称北邹长),初2县仍直属中共清河地委领导,1941年1月属清河行政区清西分区(同年7月改称清西专区)。1942年1月于长山、桓台2县邻接地区置长桓县,属清河行政区清中专区,同年6月清中专区撤销,长桓县改属清西专区。1943年5月长桓县撤销。1944年3月邹平、耀南(长山)均属渤海行政区第六专区。1945年10月齐东县解放,建立民主政府,齐东与邹平、耀南(长山)3县均属渤海行政区第三专区(1949年7月改称清河专区)。

1950年5月清河专区撤销,齐东县改属惠民专区,耀南县复名长山县,与邹平县同属淄博专区。同年11月析长山县周村镇与张店合置张周市,属淄博专区。1953年7月邹平、长山2县划归惠民专区。1956年3月撤销长山县,并入邹平县;撤销高青县,并入齐东县;隶属均不变。1958年12月撤销齐东县,所辖之九户、青城、黑里寨、花沟、魏桥、码头等6处人民公社并入邹平县,其余并入博兴县。与此同时邹平县转属惠民专区与淄博市合并设置的淄博专区。 1961年6月淄博专区撤销转属、复置的惠民专区。同年10月青城、花沟、黑里寨3个区划归复置的高青县。1967年惠民专区改称惠民地区,1992年3月更名滨州地区,2000年6月滨州地区撤销,改置地级滨州市,邹平县均属之。

渐知涧觉(2014-11-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