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县的历史文化

家乡区县: 滨州市沾化县

邹平西汉置县,是历史上有名的齐鲁上九县之一。境内有多处古文化遗址,1991年,境内发现属龙山文化的丁公遗址,把中国文字史向前推进了800年。邹平人杰地灵,古往今来群贤辈出。战国时,思想家陈仲子创立“於陵学派”,为战国时期六大学派之一;秦汉之际,伏生传《尚书》,被历史学者称之为尚书再造;魏晋之际,古代数学泰斗刘徽作《九章算术注》,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领先世界的地位;隋末王薄首举义旗,拉开了隋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晚唐段成式作《酉阳杂俎》,内容广博,闻名中外;北宋名相范仲淹的青少年时代在这里度过,为其“先忧后乐”思想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明末张万钟因著《鸽经》而被誉为世界研究鸽子的真正开创者;近代硕儒梁漱溟20世纪30年代在邹平创办了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进行了长达七年的乡村建设实验,现代诗人李广田、版画家刘建庵、语言学家郭在贻、《周易》研究专家刘大钧,都是知识界颇有影响的邹平籍人。邹平是全国第一个对美国学者开放的农村调查点,1986年以来,外国学者先后访问邹平达1000多人次。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专程来邹平进行考察访问。

五子登科典故,现邹平孙镇辉里村,也是李氏的发源地 明张岱《夜航船》也有“五子科第”条:黄汝楫,方腊犯境,汝楫出财物二万缗,赎被掠士女千人。夜梦神告曰:“上天以汝活人多,赐五子科第。”其后子开、阁、闶、闿,皆登科。从南宋至今八百余年来,汾源李氏族人在静乐县、娄烦县、岚县、宁武县等四县七十余个村繁衍生息,已发展到一万余户,五万余人,是李姓一个庞大的支系。始祖李元章,生于南宋嘉定年间,赐封中宪大夫(正四品),其后半生是在静乐县水洞庄度过的。 汾源李氏从宋至今八百多年,其历史之久,居住范围之广,人口之庞大,且世系井然,这些特点在族谱上也是少见的,不仅如此,在汾源李氏族谱上涌现出不少杰出人才。始祖李元章所生五子,曰:裕、彬、珪、佐、润。李裕官至枣强县令,李彬任承德郎信州路总管府推官;李珪先历州吏目赐授登士郎;李佐学府生员;李润生员。五子皆有功名,族人称之为“五子登科”。可见“五子登科”是从这些同家族人联翩登第而来的一句祝福成语

渐知涧觉(2014-11-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